正确的思维方法比答案更重要。(告诉你原理而非答案)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塔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作品《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试图教会大家如何思考,而非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作者说“我认为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方法。”
2010年作者身患癌症,直面死亡,在演讲中尝试把MBA课程理论运用于人生规划和生活。他把寻找幸福生活的过程分为了三个板块,正取事业成功,家人、朋友关系和谐,以及坚持正直自我!
原理能提前向你描述行为的后果
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做出预测。
一个人一定不希望经历多次婚姻才学会怎样做一个好配偶,或者当自己的孩子都为人父母了,才学会怎样做好父亲/好母亲,这就是原理的价值,他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一、确保事业成功的战略和配置
战略包含两部分,第一是你的目标,第二是你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重点是战略需要和你说的保持一致
动因理论:发自内心的想做一件事。包括四方面。1、有挑战性。2、获得认可。3、责任感。4、个人成长。
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驱动计划理论 :在你做一个决策之前,要问一下自己这件事,要想成功,需要满足哪些前提?如果这些前提里有一项是虚假的,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不了。
当你遇到很多诱惑,思考一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你要问自己,这需要哪些前提才能够实现?这些前提通过我的努力,能不能完成?
你的战略和执行要相配合
我们的人生有没有给自己要做的事?做好足够的配置,你认为你的人生中家庭很重要,那么你在家庭上面花时间了没有?
二、把心力交给你的家庭和朋友
好钱坏钱理论
缺钱的公司做任何事所考虑的都是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才能赚钱?好钱
有钱的公司甚至不考虑怎样是对的,只考虑这件事是不是在按计划做?坏钱
人们经常会忽略对家庭的投资,家人对你的信任很容易被你挥霍掉,(坏钱理论)。
办公室关系一般,没有那么多感情,反倒会让人投入更多精力,变得更通情达理。(好钱理论。)
商业案例:'雇佣'奶昔。
家庭对比:女人“雇佣”男人不单单是为了钱,还需要交流,关心,情感支撑,理解,包容,共同面对不确定性,解决孩子的问题……(想笑,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还是在家庭里挣扎吧)
商业案例:戴尔外包案例。
家庭外包有风险:孩子教育外包教育机构,心理问题外包心理咨询……是有问题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任何人不能替代。
教育孩子三个东西最重要: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
资源:一个人所要利用的东西。
应用流程:他做事的方式。
价值取向:是他做某件事的动机。
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意思是看一个人要看他做事的价值取向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完成的,处理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是什么?它拥有的资源是什么?只要你把这三个方面弄清楚,这个人就藏不住了,被你看明白了
孩子去上学不是孩子们要完成的事,孩子们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两项,第一是要获得成功的感觉,第二是每天都会有朋友,这才是孩子上学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孩子就容易误入歧途,有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一些不健康的组织?他所得到的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团队,一个是成就感(我理解这应该是对应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犯错其实是学习的最好机会,因为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表达的是关爱和理解,这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好机会,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友好,理解,关心,同仇敌慨,孩子就会从错误中学习到吃一谴,长一智
孩子做对事儿的时候是帮他固定正确行为的好机会,这时候才能让孩子学会梳理他的价值取向,学会利用他所掌握的资源,并且学会一定的应用流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学习。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帮他干任何一件事,而是创造机会锻炼他,让他自己去经历
如果一个家庭的文化是父母总是在抱怨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也很有可能抱怨父母,——我不行,都怪我爸妈不行。(不要让孩子再否定的环境中长大)
三、始终保持正直
100%的政治98%的正直更容易实现。
一个人开始做一点小小的坏事时,会觉得问题不大,代价也很低,但是一次之后,他就可能深陷其中,并最终为这个选择付出完全成本(有没有想到贪污受贿?)
某件事“只做一次”的边际成本,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的完全成本可能要高出很多。
我的总结:一生幸福需要关注三件事,事业,家庭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