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班开会,算上昨天的两个会,都属于产品相关的内容,我作为PM都参与了。当询问多个任务的优先级排序,总被告知“都是最高”时,慢慢地就明白其实都不高;当询问人力资源如何监顾多项目时,总被告知“按比例”时,慢慢也会适应项目的延期。
但老板们不肯适应,于是VP们轮流回国“监视”国内团队的工作效能,这次是YVP,50岁+的人了,每隔2~3个月回国一次,来回倒时差实属不易。只是两年过去了,没看出公司这样安排的效果。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图:老板们处在“自我价值实现”level,却不能照顾我们这些牛马“被尊重”的需求,那我们就只好退回到“安全”level,给钱干活,少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甚至还会趋附于CEO所谓“产品为上”的决策。
参会各部门大佬们都说着对产品的“关注”,让我想起《沉默的荣耀》最后吴石将军对国民党的总结,我改编成“人人心里都有自己,大部分人心里有部门,小部分人心里有公司,没有人心里有产品”映射出产品不顺的原因吧,我混迹其中,也不想独善其身。
今日冥想貌似想通一件事:所有的相遇都是相互成就的过程,无论好的、坏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认知决定了选项和分析质量,结果都是要自己承担,包括选择混迹。

ai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