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龚平)李老汉叫李开禹,是奉节县平安乡桃树村人。今年七十多岁了,三个儿子都在外,老伴儿死得早,现在一个人居住在村里。他脾气比较古怪,村里人称他是"梁山好汉第一百零九将~犟拐拐",都说和他不好打交道。该村第一书记梁送平和李老汉交往从被拒绝进屋到请他吃年猪饭的故事很值得说来听听。
一年多前,梁送平被组织选派到平安乡最边远的桃树村担任第一书记,由于大山阻隔,即使是从乡上到村里,也要经过巫溪和云阳两个县的两个乡镇,车行也得两三小时才能到达。
第一次去李老汉家,梁书记是村主任陪同的,村主任和他是本家,并且是他的小辈,平时都叫他禹大爷。到他家时他正在剁猪草,村主任介绍到,这是市里派来的梁书记帮助村里脱贫的,到你家了解一下情况。他头也不抬,一边剁猪草一边说:“我又不是贫困户,你们想看啥子就看嘛”。当时全乡正在进行贫困户的动态调整,需要家家户户摸底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李老汉家有两间土房,是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典型的高山建筑样式,土坯墙壁多处已有裂缝,晒楼已经摇摇欲坠,下面用木棒支撑以作加固。屋旁是一个猪圈,养有两头200多斤的肥猪,土墙的墙根已经被猪拱出了几个洞。
据村主任介绍,李老汉有三个儿子,大儿已经五十多岁,三十年前就到邻村入赘去了,家里也穷,逢年过节回来看一看,走的时候李老汉还要给他两只猪脚。老二老三四十多岁,常年在外打工,都找过媳妇,后来对方嫌弃他们条件差,都和别人跑了,现在两兄弟都是光棍,多年没有回来过了。李老汉在家里主要靠自己种地喂猪生活,桌上袋子里有些米,墙上挂着不少腊肉,碗柜里的菜也是自己种的青菜和做的咸菜。
看完房屋和吃的情况后,梁书记提议上楼去看看住的地方,李老汉抬起头来,说“楼上有啥子看头嘛”便继续剁猪草。老梁抬脚就往楼上走,这时,李老汉站起来,从身后摸了个手电筒跟了上来。这种土板楼的楼上是没有开窗户的,房顶也被瓦盖得严严实实,即使是白天,光线也不好。村主任说道:“禹大爷,你把灯拉开塞,拿个电筒做啥子嘛"。禹大爷说:“开关的拉线早就拉断了,年轻人都出外面去了,附近都是老头子,想找个人换开关都找不到。”楼上摆着两架床和一些杂物,其中一个床上铺盖还算整齐,平时李老汉就在这个床上睡,另一个床上堆着几床棉絮,儿子偶尔回来后就在那间床上睡。
电线在房间里凌乱的牵着,开关还是用的带拉线的那种盒子开关,将拉线栓在床头一拉,灯就亮了,再一拉,灯就熄了。这种开关在农村很常见,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拉线在和盒子的摩擦中很容易断。其实换起来很简单,打开盒子盖后,重新把拉线穿进里面的一个铜片上打个结就可以了。梁书记捡起拉线,把它穿好,试了试,拉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里面的弹簧坏了,不能用了。
从李老汉家里回来的那个晚上,老梁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常浮现出李老汉拿着一个手电在黑夜中摸索的情形。由于刚刚进村,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在各社开展走访,但李老汉楼上没有灯的事情一直记在心里,他抽空在小卖部把开关、电笔、绝缘胶布等物品都买好后,总想早点给李老汉修好。大约是三天后的一个上午,老梁和村干部再去了一趟李老汉家,很快给他把开关换好了,还重新检查了线路,接头处用绝缘胶布缠好并进行固定。开关换好后,禹大爷像个孩子一样把拉线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临别的时候李老汉紧紧拉着老梁的手说:“啷个要得哟,还要你们来给我换开关”。
几个月后的一天,梁书记在办公室听到外面传来了吵闹声,他走出去一看,是李老汉和村干部在吵。村干部动员李老汉对房子进行改造,改房子也是李老汉多年来的心愿,这些年他自己就在不断地攒钱。村干部宣传政策时觉得政策不公平,他认为他家二十多年前就和儿子分家了,应该算两户人,国家应该给两个D级危房改造指标的补助。但村干部查看户口本时户主还是他,大儿的户口已经转出去了,老二和老三的户口和他在一起,只能算一户,只可以享受一个D级危房改造指标,于是他就和村干部吵起来了,村干部也没有办法。老梁把他请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水后慢慢的做他的解释工作,说自己分了家和到派出所分了户是两码事,政策规定是以公安户口为准,改善住房是一件好事,也是你这么多年来的心愿,你自己攒的有一点,再加上国家给你补一点,再商量两个儿子一人出一点,抓住这个机遇,早日搬新家住新房,今后再找儿媳妇就不会嫌弃你家的条件差了。经过耐心的沟通疏导,李老汉表示回去就请施工队改造。房屋改造中,梁书记常常前去查看工程进度质量,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不到三个月他家的新房就完工了。现在不管在那里碰到,他都会主动和梁书记打招呼,杀年猪时还邀请他去家吃年猪饭呢。说起脱贫攻坚的变化,李老汉高高的伸出大拇指说:“现在的政策和干部硬是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