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说人性”。看“仁义”在人性中的作用。常言道:做人要有情有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几乎离不开“仁义”二字。当初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时,着重调强“德行”的彰显和培养,并将理论的“仁”融入到人性的实践之中。一百多年后,孟子提出“义”的学说,其理论依据就是“四端”之言说,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初生,开始。并强调人和禽兽的区别,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仁”的思想,并创造了“义”之言说。“仁义”二字由老子、孟子集合而完成,并形成了今天的联词“仁义”二字。我们今天所讲的“仁义道德”,其实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今天的国人,对古为今用不是那么虔诚,但对洋为中用却表现异常。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需要舶来品,但是离开国情完全照搬就是拿来主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有些人却视而不见,不知何故?价值取向,与文化传承关系很直接。礼义之帮屹立于东方,古朴而神奇。仁义礼智信,固为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也是人和人、人和事的交往底线。由此,“仁义”二字,则是善良、厚道的代名词,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每日一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