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电影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必须体现情感的悸动不安。”——理查德.沃尔特
继续遨游在《剧本》这本语言平实的教材里,每每翻过一个章节,我就又拨开迷雾,见到电影剧本作家为观众编织的又一个梦,无论是美梦,噩梦,细节之处都充满精巧设计,每个机括都在有条不紊地转动运行,完美的弥天大谎就此形成。但不管哪一个梦,哪一个谎言,都充满了语言暴力,肢体暴力,精神纠葛,情感不安,总结一下——“冲突”。
冲突是编写剧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最直接可见的是关于角色的性格设计。
可谓之好的角色设计是故事开端时抛出的性格特质,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冲突的碰撞,会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性格侧面,又或者是在冲突下发展,进化,演变成结局里造成拍案叫绝情节的新性格。这里涉及到一个名词“脸谱化”,在阅读了《剧本》里对于脸谱化的叙述后,感受到作者对于脸谱化角色设计的强烈不满,出于某种谨慎的态度我寻找了第三方的资料去进一步了解脸谱化。
脸谱化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基本上是一个贬义的形容,因为脸谱化把人物的刻画变得过于简单粗暴,并不利于了解角色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多方面立体化的性格侧写。反过来“去脸谱化”则是基于批判脸谱化而产生的一种看法,强调全面了解资料的情况下才去评判一个人,这是类似辩证唯物的看法,不过进一步搜索一下关于“脸谱”文化的来源后,我思索着并不能全盘否定,脸谱是传统戏剧里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在传统文化里是负责教化民众坚定的价值认同,相比于因为人的复杂性而摇摆不定的去脸谱化的众多看法,脸谱化貌似更能被大多数传统民众所接受和可认知。当然从追求戏剧性的电影剧本写作的角度来评价,一成不变,不能产生内部冲突的角色设计是相当乏味的,而且也无法帮助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下一篇继续记录读书笔记,有关于情节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