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在非洲观察公象团体生活的笔记,涉及到的观察时间长达十年。书中以一个公象团体的头领“格雷格”切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公象团体中主要个体在数年中的经历与沉浮。我们会发现,公象群体中也有严格的社会层级,有明确的礼仪规范,也会有地位的上升和下降,这和人类社会并没有太大区别。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大象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惊叹于大象与人类的相似,以及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特别。
首先,我们谈到了大象群体中的社会等级和规范。在那些比较干旱的年份里,雄性大象的团伙会团结得更紧密,等级也更森严一些。每头公象都知道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而且都掌握了一套和自己地位相符的礼仪规范;年轻的公象,还总是会受到年长公象的教导。
但是,在公象发情期和环境不那么苛刻的年份里,这些礼仪规范就会受到一些影响。雨水丰沛的年份里,公象团伙会分崩离析,头领的权威也往往会遭到温和的质疑。发情期的公象则往往会尝试颠覆头领的领导位置。
大象是一种聪明而长寿的动物,它们的认知能力可能和人类不相上下。它们不仅拥有强大的心智,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对大象了解得越多,就会越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毕竟,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谜题。
以上就是这本《大象的政治》中的主要内容。作者采用了一种尽可能不影响大象生活的方式,远远地观察着大象们的生活,用望远镜、录音机、摄像机和笔记本记录下这些巨大的生物在旱季的一举一动。这些研究花费了作者二十多年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也填补了我们对公象行为研究领域的空白。
其实,除了书的内容之外,我觉得也很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客观冷静的记录方式。当我们在研究其他动物、特别是认知能力比较高的动物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视角和观点,会以人类为中心,揣测判断动物的想法和行为。比方说,猿猴张嘴呲牙其实是惊恐和准备攻击,但是我们却会套用人类的经验,以为这是开心的笑容。再比如,当猫头鹰瞪大眼睛蹲坐的时候,往往是已经吓到快休克的极端恐惧状态,但是人们却会以为它们在卖萌。
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只是如实的描述。虽然作者把雄性大象的团体比喻成黑手党,但是书中的笔调一直是平稳客观的,没有夸大,也没有臆想。这种冷静的写作手法,也是这类书籍的正确书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