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族知多少4——实际划分

清代皇族知多少——实际划分

 

清代宗室有制度上的划分,也就是分成觉罗、宗室,然后再分远支宗室近支宗室等等,这种制度上的划分,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了。除此之外,清代皇族还有一套实际上的划分,这里来讲一讲。

 

第一种,所谓“世职”

世职实际上就是“有爵位的宗室和觉罗”,其人数占皇族人口的极低比例。

宗室男性里,拥有爵位者的比例约为6.3%,而觉罗男性拥有爵位的比例应该低于3%,而且觉罗的爵位体系与宗室不同。

这种“世家”实际上还分成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爵邸”,也即宗室中拥有“亲王”到“奉恩辅国公”这六等爵位的家族,也被称为“府邸世家”。“爵邸”只占宗室有爵位男性中的1/4,也就是总人口的1.6%不到。另外一种即是普通的不入八分爵位宗室以及民爵的觉罗。

“世家”的皇族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均有特殊的待遇,尤其以“爵邸”为甚。由于拥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殊待遇,其贵族性也更为凸显,门第甚高。

我们所熟知的“皇族后裔”,基本上都属于这个阶级,如溥杰、溥侗、金寄水、瀛生、启功、启孮等。由于他们过于知名,以至于很多人以为皇族这个整体都是“世家”的这种状况,也造成了民间口传的一些不良影响,造成了“处处是王爷,个个是贝勒”的习惯。

 

第二种,所谓“官宦”

官宦世家指的是宗室、觉罗通过当差或者科举,获得仕宦上的成功,并且经常子孙仕宦的家族。这种官宦世家大多是闲散宗室觉罗或者个别世职世家转变而成,有的时候和世职家族还会重合,如启功的家族即是明例。区别于世职世家的“祖荫”,官宦世家多靠“真本事”,而且其地位可以和一些普通世职世家相抗衡,甚至一些科举的皇族官宦世家,还成为一时的名门。

不过说到底,皇族之中当差任官的不少,但是能够形成官宦世家或者科举世家的究竟是极少数,能够数得上的,由世职出身的如和亲王支的启功家族、理亲王支的奕灏家族等,闲散出身的如豫亲王支的宝熙家族、恭(老)亲王支的寿耆家族等。

 

第三种,所谓“闲散”

实际上就是除去上面两种的其他宗室和觉罗。他们或许有些小差事,不过多数是无官无职,每月领取赡养银度日。这种无官无职的人,占宗室男性比例的70%左右,而觉罗缺乏数据,应该比宗室更高。他们除去皇族的个别特权之外,在生活上和普通闲散旗人无甚差异,实际上也是“皇族”的普遍状态。与其强调他出身的“皇族”属性,不如强调他实际上的“民”属性。

 

不同出身和不同的经历,使得清代皇族分成了不同的情况。单一的情况不能映射整体的状态,就好似皇族并不是全都是王爷贝勒,皇族也并不都是天天没有差事可干,同时皇族也并不都是居住村屯的农民。原本的这种事实阶级,其实到了今天依然在其后裔的身上有所体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更加一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代皇族知多少(5)——觉罗 觉罗,俗称为“红带子”,是清代皇族的一部分,主要由太祖努尔哈赤的本家远亲组成。 清代...
    橘玄雅阅读 2,098评论 0 1
  • tableView不光只是用来显示数据的,tableView的编辑可以帮我们实现好多功能,这些功能的方法系统帮我们...
    Dear丶Musk阅读 467评论 0 2
  • 今天跟一位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一起聊天。她儿子上大学了,而且现在到处演出,很有活力,很充实。 很难想象以前经常听她说孩...
    思言悟语阅读 230评论 -1 3
  • 是什么:反求诸己,就是从所有的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你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
    SuzieW阅读 5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