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两个月,今天终于提交了。走在学校的路,在细碎的夕阳下,沿着树林一路自言自语,完全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看着车外班车司机围在一起聊天,一天的慌乱被这样的慢节奏一下子拉长了。
1
近半年内,我在新媒体上也花费了不少钱,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小伙伴。参与度最高、收获最高的社群,反而是免费的或者不花钱的。为什么产生这种结果呢?因为自己的价值导向,我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努力。他们不是宣传稿中的大神,是和我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
今天,永澄老师在公众号里面,提到了穷人思维do have be 和富人思维 be do have。
Be 成为,可以理解为价值取向、低层认知,也可以理解你对自己在生活、工作、组织的角色如何定位?
Have 拥有,可以理解为完成的目标、获得的荣誉、收到报酬,有可能是精神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Do 行动,采取的措施、行动。最近流行的习惯养成打卡。行动需要遵循smart原则。寻找大目标的最小行动,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
2
去年年底的时候,表妹找我哭诉,说她读研很困惑,像陀螺一样围着导师转,今天可能还在长春,明天就去沈阳,后天又去了四平。然后我给了一堆意见,大意就是要自己心里有数,早点下手写论文。
现在再去回想这件事情,我觉得我犯了一个底层错误,为什么导师的要求不可以拒绝?有些要求明明很不合理。表妹的问题在于她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把前途和钱途都压在老板身上。曾经的我还开玩笑一般地和表妹说,老板的事情,都是大事,没有小事。我们曾经都卑微到尘埃里。
人之所以做事没底线,是因为没有为自己设定底线。别人的过分要求,你满足了,人家还觉得为自己争取了利益,你活该被别人要求做这个做那个。
没有心里的be ,do 和have 迟早有一天会偏离轨道。底层认知没有被打破,我们依然是迷宫中的老鼠。
3
最近看奇葩大会,里面有一个意思的议题,人在集体中应该伪装自己么?有一个观点,我们靠才华在组织中存活,而不是互相迎合。
继续表妹的话题。 我有个同学读研期间在师兄的带领下“积极”地当起了老板的行政秘书。举个栗子,长春冬天零下二十度,她四点起床去财务排队拿号,八点才开门。她毕业后,她一个人的活,最少三个人一起干。最近一次联系我,说她老板给和她同一个单位的师兄数额8万小项目,当年的诺言和谎言通通不见了。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一个吐槽,一个上海的白领,36岁,未婚,和一个异地男人搞网络爱情,情人节他给她买了两包大枣说是情人节礼物,同时在朋友圈晒了送给老婆的钻戒。钱或许不重要,但是指出那些直指人心的答案。
回到原话题,这些例子,不是控诉老板们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说,我表妹和同学都没有搞清楚一点,她们只能靠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在专业领域里赢得关注和影响力,而不是靠和老板微弱的感情。即使暂时有了,一旦你离开平台(故事里面的老板)也会马上消失。你的才华、时间还有脸面,都在你的作品里面,而不应该在那些微弱的感情中。
别人给的have 迟早要还的,只有自己的be 和do是自己的。
4
一直以来,我都是行动派,一边干一边摸索。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次又一次减少错误的过程。我是天生的bug系统,叮叮哐哐地走了一路。看到自己的肤浅,才想起要写改变的内容太多。夜深了,早点睡吧,下次想起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