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书名一样,这本书堪称奇迹,雷夫对于教学的非凡热情和智慧造就奇迹,他教授的五年级班级来自贫困移民家庭的孩子,全美标准化测试(AST)成绩高居全美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览读全书,每每被雷夫的忘我投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震撼,“办法总比问题多”,雷夫是这句话的实证,雷夫真正开启了学生的内驱力。我第一次见识到“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因为他/她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雷夫对于教室管理、道德教育,以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为指引,以信任为基石而不是恐惧,引导学生到四、五、六阶段。对于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则很有裨益。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遵守纪律乖乖坐着,只是想避免惩罚。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学生远远看到老师来了,会发出“嘘,老师来了”,顿时教室安静了——我的学生时代的教室历来如此。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孩子们可能会因为良好行为得到奖赏而重复我们所认可的行为,但是奖赏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应该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奖赏。学习也是应该的,不需要奖赏,知识本身就是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要取悦某人。孩子以取悦老师为动机,也是温馨的一件事。但是反问几句,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孩子是因为老师刷牙的吗?是因为讨好父母而学习的吗?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懂规矩是必要的,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参与制定规则的孩子会更愿意遵守规则。但是我们目光应该放得长远,有必要让孩子了解有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要体贴他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坦克斯对女儿的忠告: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换位思考、同理心、善解人意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我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是因为牌子上写着“禁止喧哗”,而是因为我不想干扰到别人。帮助孩子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书中举了好几本书和电影来帮助孩子理解第六阶段的思维:《独自和解》《推销员之死》《正午》《肖申克的救赎》。第六阶段是不可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灵魂中,包括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但是它让我想起一个故事:陈世美高中状元后,派门客追杀秦香莲母子。门客在得知秦香莲乃陈世美发妻之后,左右为难,自刎身亡,放母子生去。
关于道德和规则之外,雷夫对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投入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热忱,创造出无数适合他的学生的方法。
比如学音乐这件事。雷夫不仅教孩子看谱,弹吉他,还玩乐队,开演唱会。雷夫并不会因为没有教学要求而不教。他想办法和乐器行老板交朋友,为了给每个学生搞到便宜的吉他。他从专业音乐人那儿索取精确的乐谱,因为网上下载的乐谱总有错误。他付钱让学生去乐器行上课,再回来教授其他学生。
比如体育,教授学生棒球、排球、跑步技巧之后,分组轮流练习,第一组跑步,第二组练习排球传球,第三组练习击打。而事实上很多班级不上体育课。
比如应试技巧,雷夫帮学生制定步骤,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题,分析我的答案合理吗。合适的策略又包括:付诸行动、选择运算方式、画图、先猜测后检查、找出模式、逻辑推理、逆推等。一位名叫蓝迪.查尔斯的数学老师说:“动动大脑”“自己再看一边”等话只会让孩子感到沮丧。我的数学老师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我发现这话已经跟孩子说过了。老师和家长明明知道这话没有用,但是已经陷在套子里,一再地使用。比尔盖茨说:你没法用一个提出问题的脑袋去解决该问题。雷夫还在早课前加半个小时的“解决问题”的训练。
此外还有培养阅读习惯、写作、历史、美术、电影、华盛顿旅行、莎士比亚演出,方方面面、桩桩件件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还有远见和智慧。雷夫所做的绝大多数都超过教育部门的规定。
我试图回想求学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又想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许他们的努力和尽责正巧我没有看到。我努力找出两位从某种程度上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一位是小学5、6年级,我从村小升学到镇小,班主任起初并不怎么重视我,觉得我这个号称“学习很好”的学生名不副实,事实也如此,我每换一个新环境都“低开高走”。但是有一天我做错事了,她没有责备、羞辱,总之什么也没有说,不知怎么跟父母沟通的,父母也没有责备打骂我,反倒使得我痛哭流涕,主动表示要洗心革面。
第二位是初中的英语老师,长得漂亮,我挺喜欢她,英语也学得好。初三时,我因为一些事情心情起伏颇大,成绩随之波动。有一天晚自习,英语老师主动找我,和我谈心,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她相信我的实力,悟性和记性都不错,发挥稳定,肯定能上重点高中。那时我懵懂,何为“实力”“悟性”也不明白,但是英语老师说有那就应该有吧。她不是班主任,本没有做别的班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义务。上了大学,对比之下,还发现她英语发音教得也好,20多年后居然是我敢自己跟孩子对话的信心基础。
我不能预料孩子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是他的命运。但是我是他的母亲,是既定事实。昨日看到一个观点,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教育拉开差距,深以为然。如果一位母亲做到雷夫的用心程度,也能创造奇迹吧。这本书值得反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