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种东西放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那就是
“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众人:阿熊又逗我???信不信我把你竹子都扔了!
阿熊表示委屈,因为应届生的身份在求职时真的很金贵,足以秒杀那些所谓的经验丰富的人。
如果你表示迷惑,那就对了,看看以下的内容就知道啦!
官方(国家)规定的应届毕业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
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好像有点绕,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官方说法的应届生并不单纯指当年毕业的学生,而是包含“暂缓就业”的学生。
(暂缓就业指:每年5月底高校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报毕业生就业计划时,部分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
又不愿把户口、人事关系迁回原生源地,将人事关系暂寄存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户口暂留学校的一种办法。
暂缓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签订的,暂缓期为两年。
在暂缓就业期间,如能落实就业单位者,可按照有关就业程序办理就业报到手续,逾期未落实就业单位者,其户口和档案转回生源地自谋职业。
暂缓就业期间不能办理出国、结婚、劳务证等手续等。)
选择暂缓就业的学生,主要是考虑暂缓就业可以保留的“应届生”身份,在“考研、考公、考教师”时具有优势。
比如考公考教师里有不少岗位是要求只有“应届生”才可报考,拥有这个身份,就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大家有没有留意,很多企业的校招都会提及到一点:只面向XX届毕业生,但这里的应届毕业生可和暂缓就业两年拥有的应届生身份大不一样哦!
不管是银行
还是互联网企业
有的甚至还会标明毕业时间
很明显地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对于应届生的定义和官方(国家)是不同的。
虽然很无奈,但是现实情况就是不管是国企、银行还是企业,校园招聘的面向人群都界定了XXXX届毕业生(如2018年举办的秋招面向的是2019届的应届毕业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阿熊,这个和我找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啦,来来来继续往下看
“考研失败的我就这样和校招擦肩而过......”
“公务员没考上,结果校招也没戏了!”
“不是2019届的,我连简历都投不出去了......”
“第二次考研失败,只能参加社招,拿到的薪资还不如刚毕业的”
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存在着和国家不一样的标准,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相中的那批“应届毕业生”具备了以下的特质:
1、 年轻无极限
年龄歧视链在职场一直存在,还记得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你可以骂中年员工但是不要骂年轻员工”的微博吧,就是这么残酷。
当年毕业的学生年轻无极限,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张崭新的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对比之下,那些暂缓了两年就业的学生首先在年龄上就失去了绝对优势。
举个例子,按照正常入学就读年龄,考研的时间应该是在你22、23岁这个阶段,如果你是考研失败甚至是考研二战失败后再来就业。
那么也就是25、26岁才决定踏出求职的第一步,比起其他同届的同学已经迟了一两年的时间了。
这个一两年可不简单,不仅仅期望的学历没达到,而且年龄还失去了优势,那个时候用人单位录用你时不仅会考虑你的能力学历,还会考虑你的年纪。
对于女性甚至还会考虑婚假育儿假等等的因素,自然而然,这批“应届毕业生”就成为了就业歧视链的底层了 。
2、 就业心态
对工作的热情最重要。
应届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园,大部分都是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嘛。
大家还没经历太多的磨炼和挫折,对第一份工作还保留着极高的热情和创新的想法,对未来有憧憬,对生活有追求,工作态度就会更加积极。
再来看看经历各种考试的暂缓就业生,比如考研。
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人,较2017年增加37万人(据说2019年要280万了,又有两百万炮灰要上线)。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免试保研的,空前热烈。
但成功上岸的总是少数,还是有大量考研失败的学生选择就业或者再战,当然考公队伍也一样。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并非出于对学术的兴趣,也不是想依靠硕士学历将来觅个好工作。
而是对工作与走上社会本身充满恐惧,想把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推迟到两三年之后,存在逃避的心态。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当然就会考虑到这批学生的求职状态啦,最初的热情满满在各种考试失利中被磨平,自然选择当年毕业的学生从心态上无疑更加保险。
3、 国家关注和社会责任
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都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因为这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央企国企们和各行业大厂往往要承担为国家吸纳应届毕业生的职责。
大家每年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报导:“今年是最难就业的一年!”,这样的报导几乎年年出现,但这真的不是夸张,而是就业难度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大。
企业作为就业市场的主体之一,在赚钱的同时㛑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这些企业,为了帮助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往往会大量的招收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
“这和国家规定的完全不一样啊,那我考研失败再找工作就没优势了吗?”
“难道为了考公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我只好抱紧自己,瑟瑟发抖?”
......
也不是啦,很多同学为了争取学历加成、制霸人生,努力备战考研考公考教师,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阿熊建议你在备考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找工作,做好两手准备。
而对于考研考公二战失败的学生,在应聘时怎么样才能不是应届毕业生却胜似他们呢?来看本熊的暖心贴士:
1、心理防线不能崩
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建设:过不了简历关,后续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举个例子:今年网易的校招系统就设置了仅面向2019届毕业生招聘的门槛,那么2018届毕业但是办理了暂缓就业的这批“应届毕业生”,如果向网易招聘官网投递简历,就会被系统自动筛选掉。
就算你经历牛逼,才识过人,也没有办法得到笔试和面试的机会,只能等待之后社招了。
这个时候屡屡碰壁,可能会对大家求职心态产生影响,但大家一定要保持主动积极的心态,认清形势及时改变求职策略。
2、 不是必要不必说
之前也有同学问阿熊,我要不要为了说明简历里那部分空缺的时间,把考研考公的这段经历写到简历上或者在面试的时候进行简述呢?
阿熊建议你不要主动写在简历或在面试时主动提及。
毕竟面试是要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只要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与岗位匹配的特质展现出来就足够了。
3、 多展示积极一面
如果面试的时候,HR对你这段经历进行了提问又该怎么办捏,?可以尽量多展示积极的一面,例如:
Q:你觉得考研二战失败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吗?
A: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之后准备再次考研的生活状态,因为没有人监督,其实比在大学有课程任务要轻松得多。
但我并没有这种想法,还是朝着考研的目标努力学习,严于律己,虽然最后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还是锻炼了我的自律性和时间规划能力。
另外,我相信我在经历失败后,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上是更胜一筹的。
说了那么多,阿熊就是想让大家对“应届毕业生”(即当年毕业的)这个身份有所了解,提醒大家这个身份的“金贵”。
如果你已经错了秋招,那就不应该错过接下来学生时期的最后求职机会——春招,如果你在积极备考,也需要两手准备,不要只是一头扎在考试上。
错过校招,进入社招,“应届生”这个身份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