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互联网寒冬中,近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岗位已转或准备转产品,其中不乏前端、后端、UI、UX,连猎头都在转产品的路上。苏杰的第一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用在这里真是十分应景~
开发转产品是不想写代码了,UI/UX转是觉得现有职业局限过大,不利于职业发展,其他转产品大概是产品门槛低,前景好,事儿少?
谈到产品经理的技能,第一反应是沟通,第二反应是画图,第三反应日常背锅,那如果加上第五、第六、第七...你的反应是什么呢?
技能无外乎技术和能力,产品经理的能力如何,是决定产品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以下是我对产品经理能力的理解:
一、同理心参与
不知道这个词儿从啥时候开始就越来越多人在讲了,确实,同理心相比同情心而言更适合做用来做产品,但产品经理要做到同理心参与确实很难。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场景,氛围等来最大化的利用同理心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可有这样条件的公司得是有规模甚至是大规模才可以吧,那一般的公司目前来看更多的是要靠产品经理的经验了。
同理心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旧是主观的,主观就容易想当然的下结论;分享一段话:不在那个位置,你就看不到那个角度。一个是对人,人与人的互相理解,其实很难做到,你不能完全看到感受到他正在经历的东西,总是会有偏差和误解。另一个是做事情,不经历,只想当然,其实没有意义。
二、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其实考验一个产品数据积累的意识和应变能力,比如拿到一个从未接触过且必须要最短时间完成的需求,如何去做。最简单的便是我从哪里可以获得大量可参考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充足的准备。
我用到的信息收集渠道大概有各类Q群微信群、专业社区(人人、掘金、PMCaff)、巨头公司平台或行业头部公司,数据分析(禅大师、易观方舟),搜索引擎等等。
三、结构化思考
结构化思考是对新进需求的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就是系统目标、系统流程、产品功能,页面流程怎么转起来。转起来的前提也要符合公司战略及战术甚至是组织架构的目标,把这千丝万缕梳理出来便是结构。
四、关联性分析
关联性分析能力考量是不同需求间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提前考虑到关联部分可能牵扯到的调整,扩展一下便是对不同岗位的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毕竟需求的实现最终靠的是人。
五、表达说服力
表达说服力没啥讲的,毕竟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沟通嘛,但是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下下,哪个岗位在招聘时候不喜欢招沟通能力好的呢?延伸一下,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要求和其他岗位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呢?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把沟通能力好就能做产品经理给关联起来呢?如果有,那是什么呢?
题外话
以上五个方面纯属本人做产品以来自己的一些简单思考,五个方面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当然描述也并非全面。
每个岗位的入门其实都不难,难的是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没错,但是对这句话理解的深度却决定了产品之路能否走的足够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