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本解读母爱的书--《原生母爱》,可以指导我们如何与妈妈相处,或者我们如何自己做妈妈,不仅是了解母爱,更要治愈母爱。
毋庸置疑,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但并不代表这种伟大的初衷,就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恰恰相反,很多人谈到母爱,感受到的是束缚、压抑、窒息、甚至痛恨。母爱带来多少的温暖,也伴随着多大的压力。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母爱为什么会有这种沉重感。这里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依恋”。孩子与母亲最开始是一体的,出生后肉体上就与妈妈分离了,但这个思想上的分化的过程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尤其是母亲,很难完成这种分化,总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对待。有的妈妈总和孩子粘在一起,有的妈妈事事都为孩子做决定,这就是没有完全分化的表现。
那么依恋关系是什么呢?与孩子出生后啼哭所形成的三种信号有关。一是“身边有人在帮我”,二是“仅凭我哭的能力,可以让世界围着我转”,三是“原来啼哭关联的关系是这么美妙”。这就是正向的三个信号,如果我们能给婴儿建立起这三个正向信号,就会让孩子形成完全型依恋人格,他们的特点就是自信、独立、自强,能够 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反之,则会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叫“焦虑弄依恋人格”,也有三个表现,一是“缺乏母爱的回避型依恋”,二是“忽冷忽热导致的抵抗型依恋”,三是“暴力型依恋人格”。
以上从小时候养成的依恋模式,很有可能影响着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的方式,比如和老公、同事、领导、兄弟姐妹、朋友的相处,都和这个依恋关系有关。书中提到这四种人格长大后的表现,我们可以自我评估一下。
“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比较容易在情感上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同时也让别人依赖自己。既不害怕独处,也不担心不被他人接受。”我跟你在一起过,很好;不在一起过,我也能接受,我是独立的、安全的。
回避型依恋的人,“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使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感到不舒服。回避型依恋的人不喜欢依赖别人,同时也不喜欢被别人依赖。”我们说他是一匹独狼,他喜欢一个人过日子。
“抵抗型依恋人格的人渴求在情感上与其他人变得亲密,但别人似乎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此类型的人只有与某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后,才能安心。”这种人是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渴望爱,但是一旦有了爱以后,又很快把它搞砸了。他特别希望得到照顾,得到爱情,得到亲密关系,但是真的离得近了,他又害怕,这种叫作“抵抗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人格的人无法相信其他人,难以与其他人维系关系,并且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他们相当孤僻。
以上花了较多篇幅讲依恋关系,就是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妈妈的依恋人格是怎么来的,她的依恋人格大多也是受自己妈妈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她对孩子的行为,孩子也会受到她的影响 ,甚至有可能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悲剧。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对应四种依恋关系,进行四种不同类型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