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春天似乎出奇短暂,抓不住的杨柳风悄然吹起,盛夏便已到来。
一年以来,从职场小白起步,紧张、不适、焦虑、迷茫也曾轮番上演,好在熬过了寒冬便不再觉得那么寒冷。刚入职时,领导就曾无意间流露:年轻人的两只耳朵,应像两只天线一样,直直地竖立,随时随地准备接受对己有用的信息。我也如海绵一样主动学习、主动吸收,定时反省,从而有所感悟。
事毕不回复,就是事未毕。
一次,领导交代我为一场比赛准备场地。需要我做的事情,无外乎确定时间、参加人员,从而联系后勤部门确定场地。当我按照标准流程做完这一系列之后,理所当然地认为此类小事,应当不必汇报给领导知晓,毕竟领导那么忙,再说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了。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自以为仅仅是想当然。活动当天,音响出了小问题,虽然很快得到了解决,但当领导把我叫到面前问我“为什么借到的这个场地后不事先向他说一声”时,我真得百口莫辩,只能哑口无言。在我的意识里,认为这么小的事情,做了就行了,怎么还要回复吗?
原来,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已完成了99%,还只有1%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一丁点,事情却终究还是没做完。
本来,事毕回复,只是份内之事。
办事特别靠谱的人,一定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人。
换位思考下,我们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马上就会想起的人,一定是令我们自己放心的人。这个人,对待我么所委托的事情,一定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回复,绝不会让我们等得焦急。
现代通信手段如此发达,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耐心。曾经,一封慢悠悠的信,可长达数月,承载着许多不可名状的东西;如今,一条瞬间即达的微信,若是几分钟得不到回复,可能就会耐心尽失。
实际上,任何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工作中往往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之后再行回复,阶段性的进展及时报告也相当重要。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可为领导全盘掌控提供有效信息,使其可及时发现事件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干预、做出指示,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让领导和同事放心,不必焦急等待。
对于事情的进展,领导一般不会轻易过问,因为倘若领导催问了,说明你的回复已经不及时,他已经等待焦急了,再次催问就表示对你已经不放心了。
当然,现代信息庞大,以至于常常到了回复不过来的程度。对于该回复的事情可根据轻重缓急做出回复。
但无论是谁,除非你有确切原因,否则都应给予及时回复,一时来不及回复,就算再晚也要给予回复,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问题。
事必回复,说来简单,做好不易,需要我们以礼相待,以同样的重视态度对待对方所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