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了半天假期,就直奔外滩的东一美术馆膜拜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的馆藏。
在此之前,已经来过了多次,印象最深的还是莫奈的印象派画作展,于朦胧中透露着画家的人生态度。
而同样地,作为外滩区域首屈一指的美术馆,东一美术馆的气质就是古典而优雅的,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古调调,这从历次举办的展览中就可以一窥端倪。
随后,我又去了枫泾路的复星艺术中心,在那里正展出的是一些青年艺术家的装置展,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是艺术创作要与时俱进地使用最新技术,但不要被技术反噬。
印象中,来艺术中心次数不多,为数不多的几次中就有安藤忠雄的设计展。
于我,复星艺术中心是年轻、前卫的,在新潮设计中融入了对于现当代艺术的深度思考。当我戴着耳机聆听那些艺术家的创作缘由时,似乎我离那些光怪陆离、离经叛道的作品又进了一步。虽说对于现代装置艺术还是欣赏不来,但他们的创作思路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将多种不同材质的物品随意组合,看看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除了以上两家,还有几家美术馆或博物馆也十分推荐。
同样位于外滩区域的外滩美术馆,是个非常小众但历史悠久的美术馆,有种哲学家的调调。我去过一次,就已然惊艳。
每次一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会就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的作品极具戏剧张力。
记得年初时初次造访,对于郑明河的暗河的采访片段,至今记忆犹新,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历史及个人记忆,或许正是构成或重组我们生命的暗河。
位于浦东黄金地段的浦东美术馆,则是将海派文化与国际化艺术元素融合得相得益彰的产物,时髦且高大上是它骨子里的气质。
之前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让我见识了艺术品的多元。比起上海博物馆拥挤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绝美之境”更显得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而最后出场的则是亲子打卡博物馆首选地——遇见博物馆,它以一种雅俗共赏的方式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近梵高、高迪、毕加索和古埃及。
当然,这些年,我还走过一些灵光乍现的艺术馆,比如艺仓、K11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但似乎只有零星几场展览能引发联想,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艺术展中逐渐模糊了自己原有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