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家的庙会,每年都在炎热的六月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自从离家外出工作后,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庙会,去年的庙会正赶上周末,我们一家三口,赶回去过庙会。
快中午的时候,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家里,分别多年,脸上多了几分沧桑。见面自然寒暄几句,从话语中得知他在机械厂上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还算可以,家庭也和睦美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相对沉默,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说些天气好像要下雨了、孩子学习怎么样这样无关紧要的话,全没有了当年的默契,好像中间隔了一层玻璃,虽然彼此相望,却无法真正相通。
吃过午饭,天到底是下雨了,无论我怎么挽留,同学还是冒雨走了,说是放心不下家里。其实,我知道,是气氛太过压抑了,沟通都费劲了。他不懂我的心思,我理解不了他的生活。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偏离了当初并行的轨道,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岔路。只不过,心底里,还依稀记得曾经一起走过的路,还期望保留曾经纯真的友情。
二
高中毕业那年夏天,我们一个宿舍的小伙伴,就像在笼中困久了的小鸟,撒着欢的满世界疯跑。今天去你家住两天,明天到我家住两天,后天叫一帮朋友聚在一起喝小酒、吹牛皮,相约一生不相忘,成败不相弃,常常是又哭又笑,各种不舍,浑天黑地的混了两上多月。
终于,高考结果出来了。有去大西南上学的,有到小城市读书的,也有复读高中的,当然,还有走入社会的。刚到陌生的环境,原来的热乎劲全用在了写信上,每周总要收到10余封信,回个7、8封信。
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高中的同学再次聚在了一起,哭着笑着闹着,曲终人散后,联系也少了。一个学期下来,环境熟了,有新朋友了,那些信都进了抽屉的最底层,偶尔也放会拿出来,回味一下曾经的美好。
再往后,手机、QQ各种通讯工具发达了,常联系的人也就是要好的几位朋友。再次聚会,也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了。大家都忙,或许是借口,或许是真忙。再后来,工作了,结婚了,自己生活了,有开车的,有种地的,有单位上班的,有公司发财的,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夫为人父,渐渐的也就淡了。
三
我工作的地方,离家不太远也不太近,每个月总要回家一次,看看父母,与朋友们聚聚。聚在一起总是高兴的,但大多数时间我是沉默的。朋友们的话题插不上嘴,我说的话题大家没兴趣。也就只好喝酒吃菜扯闲篇,乐呵乐呵而已,以此来维系我们的友情,来纪念我们曾经的青春友情。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时间带不走我们的似水流年。其实,人生就像乘车,每一段路程都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也总会有人半路转车。不是我们的友情变了,只是我们的路不同,你读不懂我的愁,我体会不了你的苦,如此而已。
愿友情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