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人称来叙述,首先村里有个塘,叫南窑塘,介绍它的来历和给故乡带来的欢乐。
而这欢乐是什么,在泥塘里挖藕。
挖藕是“一道讲究的工艺”。挖藕的辛苦,还不一定挖得到好的,而这个手艺就只有他的五伯父行。
通过对五伯父人物刻画和挖藕技术细节描写,让很多人驻足围观,我经常去看五伯父挖藕,
以为那是一种享受,高明的魔术师
终于学到一两招。在一天也跳下塘里挖藕,也挖出很漂亮的藕。
我得意之际,却体会辛苦,满手血泡,母亲心疼。
母亲细心地用针线穿透着我满手的血泡,抚摸着我稚嫩的肩膀,泪流双颊。
本以为这些藕可以拿去卖个好价钱每斤三角钱,却没想到来了几位知青,想带回家过节,而且“每斤算一角钱,年终分红扣除。”
父亲答应给她们了,这让母亲很生气。
作者1990年发表的小说,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有所体会这种苦中带乐。明明挖藕是又脏又辛苦的活,却像变得像娱乐一样,有很多人围观,“我”学到皮毛,也像中彩一样发现得到那一排排整齐的大藕,似乎有点炫耀的资本,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可是被父亲送人了。从来没有感觉父亲对他怜悯的时候就因为帮“我”掖下被子,说了句“累吧,明早让你妈给你煮个鸡蛋吃。”让“我”一辈子忘不了。
父亲把藕送人,体现父亲很善良、大度。
放到现在,我有另一种看法,送人看值不值得送?我就觉得这几个知青很不懂事,凭什么人家辛苦得来的,就压得价格来讨,而且不体会那个年代这么苦日子,自己家人都没得吃上,不舍得吃,也许拿出去卖得不少钱,可以让自家生活好点。而且文中没有提到这几个人感谢之类的话。还有作为父亲,不尊重儿子,没有问过儿子就送人,可谓家长似的霸道,又是对他人的不忍拒绝。“不”其实是大家更要学会的词。
如果我是知青,就应该用每斤三角钱或者更高或者低点点也行的价格请求买这些藕,没有钱不值得去吃。尊重别人辛苦劳动所得,不分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