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吃饭时,儿子大发脾气——我都说了不吃米粉,你还做,而且还做这么多,你做的不好吃!
一系列的唠叨全部发泄情绪,我苦笑,我不是突然发现购买了一箱的新竹米粉还没尝尝鲜吗?而且,前两天刚吃的炒米粉还不错 ,于是就做了!心里暗道,既然尝鲜就应该只泡发两团,而不是怕不够吃而双倍泡发。说出来儿子会火上浇油!
然后他又抱怨泡发过没过凉水,炒米粉时没放味精等,这就是态度问题!这还不是像我们做实验,每一步每一个程序都精确到位,做个饭,有这么难吗?
这是态度问题?我很认真地洗菜配料啊!心中腹诽一句,可整个炒作过程却显得过于随意。这算是认真还是不认真呢!但是以后的聊天中儿子谈到我从不关注他说的话,这一问题我确实是有点不在意:比如前天我去超市前说到买肉丸,他不让买,我除了买调料品还是买了诸多丸子,还特意做了丸子火锅;我说过吃炒米粉还不错,他就说不吃了,我今天还做炒米粉,难怪他生气!蓦然意识到自己做饭从不关注他,年前他说脾胃不好,还熬制几天汤药,而我在放假的温馨陪伴中从没有想过食疗,为他熬制容易消化的食物,还整天大鱼大肉的去做!今天开学了,想做又没空做了,有亏欠感了!想想,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不也是很少陪伴他吗?对于儿子,我错过了好多关键期的陪伴,好在儿子还算中规中矩,颇为争气,考上研究生,忙碌的父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勤劳和独立,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影响吧!
不过,通过昨天的摩擦中交流,我还是感觉到以后应该多和儿子沟通,真正了解他的需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与儿子和谐生活!同样道理,和学生相处,也要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让我的课堂真正深入人心,打造润泽的教室,让高效课堂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