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

人证是儒家思想给君主推荐的一种治国的方法,可以安定人民让明星顺从也可以治国安家,让国家富强起来也可以让周围的诸侯国也十分顺从。

仁政的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为了避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儒家思想认为,民中是最重要的,只要隔了民众就能得天下,所以民众自然是最重要的。民众主要是靠重地所以他们的信仰土地神是仅次于仅次于他们本身,军王自然是比土地神还要低,所以他是最低级。人民是仁政最重要的一部分,德明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民自然是人证的核心。

仁政的利。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人民是仁政的核心人民好了认证,就可以发展下去,可以不断地普及下去,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强。人民都吃好了,国家还不强大起来吗?这就是仁政带来的利。

仁政的弊端。

这样仁政很难实行,所以孔子他的政治理想是对的。在那个时代,各盖得君王,都是想要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不可能用文化人的方式,只能通过武力来解决,不适合这种缓慢的政治,但是君王需要很快,并且很有用的方法。这一条路有几个特点,只有战争才能满足。但是战争统一的速度和效率是他永远比不上的。这种政治只适合在那种和平年代,即便是这种政治理想很容易得到民心,是很快速让国家进入一种状态,然而这样确实是长久之计。仁政是个好的对策,但是他出生的年代却是他最大的弊端。

仁政的利是可以让人民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国家收得民心,但仁政的弊端是他所在的时间不对,因为他是在战乱年代,所以很难得到实行和发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即公元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
    xj明明如月阅读 2,193评论 4 5
  • 北斗:孟子,你好,我对你可是心仰已久,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你的思想如何? 孟子:你好,也许世风日下,正是人们需要我的...
    玩哲阅读 5,143评论 4 75
  • 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热切地期望诸侯国的统治者走“保民而王”的道路,要求他们“解民于倒悬”,尽快改善人民在现实社...
    金卯刀8862阅读 442评论 0 1
  • 在去年暑假我们挑战了史记课程的,在今年暑假我们开始挑战孟子课程,在去年,史记读后让我非常有感触,因为它的难度...
    effoet阅读 973评论 0 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7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