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模型需求分析

image.png

1、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场景、一个点子、初始需求——观点和行为

2、用户目标

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考虑需求背景、自身业务——目的和背景

3、产品功能

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产品解决方案

34、需求背后的隐性需求——本质

1——2,了解背景和目的

Who(用户)、What(需求)和Where/When(场景)

2——3,思考如何解决

思考问题如何解决,是否有多种方案,优先级和性价如何

2——4,指挖掘某个需求的本质

“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表象无常,人性更持久”

怎么理清楚需求:

1、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不用行不行;
2、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需求是怎么满足的;
3、这个需求什么场景下用户会用到;
4、这个需求的频次或紧急程度如何;
5、我的产品如何配合这个需求。

延申思考:

结合“Y”模型的图来看,一个需求进入后一般会有两大步骤,一是“1→2→4”,深入调研需求,尽可能的思考透彻;二是“4→2→3”,将思考后的结果输出,同时要尽量达到深入浅出,力争给出尽可能简单的方案。

深入:WHY—— 为什么?为什么要做?原因是什么?要解决什么?真的能解决吗?产品最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科技会进步,产品会迭代,公司的形态、组织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不变的是服务未被满足的需求,一个好的产品一定能解决某一个痛点,痛点的背后隐藏着人性。
浅出: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怎么能让解决方案尽量简单,是否在分析透需求后,能马上想到几种可行的方案,然后在众多成熟元素中灵活组合出一个有新意的产品。做到这点,需要很多领域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看过很多相关的产品,需要有跨界产品的启发,产品经理应该做的是,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