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短文我们聊了《双旗镇刀客》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期我们就来说说这部1991年的《双旗镇刀客》为什么能够在逗瓣评分8.3,成为冷门佳作武侠片榜的第一名。
《双旗镇刀客》这部电影是描写一个少年刀客成长为侠客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孩哥”,年龄约14-15岁的样子,带着父亲的遗命到西部沙漠里的小镇来娶指腹为婚的媳妇“好妹”。
而在沙漠里有一群纵横西部的马匪让人闻名丧胆,其中的马匪头子因杀人只用一刀,人称:“一刀仙”。这个“一刀仙”的兄弟在众目睽睽之下欺辱“好妹”,“孩哥”挥刀将他杀死,闯下大祸。
“一刀仙”组队要血屠全镇报复,于是“孩哥”请大侠“沙里飞”帮忙,结果“沙里飞”是个沽名钓誉的假侠客,答应帮忙却躲起来了。
经过希望、失望、紧张、逃避、害怕等心理挣扎,尤其是瘸子老丈人、村民铁匠、钉马掌老人先后试图阻止“一刀仙”却都被杀了,最后“孩哥”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杀了“一刀仙”。
这部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故事,而是一个少年由弱小走向强大,所经历的风霜雪雨以及内心的成熟与力量的迸发的个人心智成长史。
这就像现实中的我们,当遇到一些困难真正去面对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身的累积和能够迸发出的力量。“孩哥”这个角色就是“一刀仙”和“村民”把他逼到退无可退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种经历,我们的光荣与梦想也是来源于此,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所以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发现能力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说说这部影片里的人物。
这部电影很写实,每个人物的出场和结束都快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个镜头的出刀、收刀都干净利落,从始至终“气”都是在提着,电影中有序的节奏创造出一群身上带着伤口和仇恨的男人。
“一刀仙”是个马匪头子,但这个家伙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影片中“一刀仙”一共5次挥刀,然后刀入鞘的状态每次都不同。
一刀仙和孩哥最后对决以后,“一刀仙”的眼睛,由原来的浑浊、鄙夷、冷酷、嘲弄到份外的清澈。
他问孩哥:你跟谁学的刀法?然后脸上居然流露出赞许的微笑。
这是杀人如麻的“一刀仙”吗?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家伙?嘿,这是刀客,男人之间的一种欣赏!就凭这个微笑,就可以从坏人的队伍中将“一刀仙”除名了。
“一刀仙”是个刀客。他有点类似于“独孤求败”,“一刀仙”的痛苦在于没有对手,遇到“孩哥”后他找到了对手,过把瘾就死了。孙海英老师的表演无可挑剔。
“孩哥”的扮演者叫高伟,是当年的全国少年武术冠军,现在是导演了。
从“孩哥”出场策马奔腾,到从马上跳下,注意啊,其他刀客都是扶鞍下马的。后来无意中绊倒了“好妹”,一个鹞子翻身干净利落。这是少年人的心性,演员高伟那是有着真功夫。
刚开始的时候“孩哥”是懵懂的,傻乎乎的,用“瘸丈人”的话说:就是一没手艺,二没本事。
在整部影片中“孩哥”一共有3次挥刀。
第一刀,是将马骨劈开,“孩哥”的眼神是茫然的,“这是我劈开的吗?”
第二刀,杀了马匪二当家,“孩哥”喃喃自语,“不是我杀的,不是我。”
这两刀,一刀为自己赢得了家人的尊重,第二刀为自己惹了麻烦。这时的“孩哥”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他只是学了父亲的刀法和记住父亲的话:“头不离肩,刀不离身”的一个14.15岁还没长大的孩子。
所以“孩哥”是有依赖的想法的。
依靠“沙里飞”?结果“沙里飞”没有来赴约,“孩哥”愤怒之中更多的是绝望。
依靠瘸丈人、铁匠、马掌老人吗?挡在面前结果他们先后被杀。
面对强大的马匪刀客“一刀仙”,“孩哥”流泪、害怕、恐惧,一开始他只会呆滞地坐着。直到马掌老人用酒浇在他头上。
直到“好妹”拎着刀走过来复仇。在“孩哥”站起来,抹干泪水的一刻。“孩哥”悟到了父亲说的八个字:“头不离肩,刀不离身”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战斗到底的精神。
万事靠自己!恐惧,总是要面对的!
这才是致胜的第三刀。
对决之后,街道上四个人排成一条直线。“孩哥”跪在瘸丈人的身旁,这就像“孩哥”成长的祭坛,代表着告别和感谢。“孩哥”长大的是内心的强大,是责任,是战斗到底的勇气,这正是《双旗镇刀客》真正有味道的地方。
影片中最坏的人是大侠“沙里飞”。
影片刚开始“沙里飞”和“孩哥”一见如故,沙里飞叫嚣道:“方圆500里有麻烦,找我沙里飞”。
所有人都会觉得沙里飞是个狠角色。
出事以后,“孩哥”搬救兵找到“沙里飞”,“沙里飞”信心满满,要钱也是狮子大张口。大家都期待着“沙里飞”大开杀戒,干掉“一刀仙”,没想到“沙里飞”躲在后面晒起来太阳,当了逃兵。而到对决结束以后,他又装腔作势跑到“孩哥”面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看《双旗镇刀客》并不恨“一刀仙”。他是马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吃抢劫这碗饭的,大家对“一刀仙”有防范。而沙里飞自诩(许)为侠客,欠房钱,睡镇上的女人,骗“孩哥”钱,尤其践踏了“孩哥”的信任,“沙里飞”是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假大侠,他就是个骗子。
这样的人最可恶,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这样的人往往还活得很滋润?你说气不气人?
影片最后“孩哥”赢得了胜利也满腹无尽的悲伤,他的瘸丈人英勇死去,大侠“沙里飞”背叛了自己,“孩哥”和“好妹”带着满身伤痕黯然离开。成长从来就都不是一帆风顺,在命运面前,或者抗争或者屈服,只问你的选择。
看这部电影,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挖掘掩藏在背后的线索,这往往是导演留下的分寸感。
“孩哥”来到镇上,第一个说话的就是马掌老人,“孩哥”问:“镇里有没有个瘸子?”前一个镜头,瘸子还和马掌老人打招呼,叫:“马大哥,忙着呢。”那现在马掌老人回答孩哥说:这镇上没个瘸子。他说慌了。
瘸丈人和马掌老人说起“孩哥”的由来,担心自己有一天不在了,“好妹”跟着“孩哥”受苦。何平导演没有顺着这句话去发展故事,而是让马掌老人转身走了。但瘸子这些话像一道创痕,留在观众心里,一直都在。这很像是围棋里的“试应手”,闲置一招,不走了,等到瘸丈人向“一刀仙”冲去,等到马掌老人挡在“一刀仙”面前的时候,这闲置的一幕就成了点睛之笔。
老人家的爱,爱得深沉。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让人过目不忘。
每个刀客身上都有狼骨做的骨哨。
“一刀仙”等几个男人用尿浇灭火堆的情景。
阴影下“一刀仙”摘下黑头巾,测了下风向。
这些细节的出现都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紧张神秘。
还有“好妹”的发型,出嫁前的辫子到隔夜的发髻,还有耳朵上多出的耳环。
影片中“好妹”穿着红袄坐在城墙上等“孩哥”归来。中轴线的位置上,镜头由近及远,由中景摇为远景,衣服的红,墙的黄,远处飘动的双旗,也是一个红,一个黄,好美。
最后分享一下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示。
武侠本质上是一个梦,承担的是一个公道。
《双旗镇刀客》呈现给观众的不是“一刀仙”肆虐村民,“沙里飞”的背信弃义,村民们的麻木、“骑墙”、凌弱等等道德上的是与非,而是“孩哥”面对是非、灾祸有能力反抗而不自知,直到克服内心恐惧进而摆脱死亡困境,勇敢成长的历程。
影片临近结尾,看着尸横遍野的街道,“孩哥”沉默无语:“要想不这么死,唯有勇气和长大。”
这句话贯穿全片始终。
我是九垚,你喜欢《双旗镇刀客》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聊下武侠里的正义战胜邪恶,该出手时别客气的侠气。
两篇《双旗镇刀客》短文参考目录:
1、《电影编剧的秘密》作者:芦苇、王天兵
2、百度百科《双旗镇刀客》导演何平“口述”
3、《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作者:王家卫
4、《刀与星辰》作者:徐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