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读:“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不太理解廋的含义,于是,去查了一查。
廋:[sōu]汉语三级字,读作廋(sōu),(形声。从广,叟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本义:隈曲处)。《广韵》所鸠切《集韵》《韵会》《正韵》疎鸠切,𠀤音搜。《扬子·方言》廋,隐也。《注》谓隐匿也。《论语》人焉廋哉。又《玉篇》隈也。又求也,索也。《集韵》索室曰廋。《前汉·赵广汉传》廋索私屠沽。又廋人,官名。《周礼·夏官》廋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敎。又《集韵》蘇后切,音叟。隐也。《晋语》有秦客廋辞於朝。《注》廋,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於朝也。[2]
我理解:隈曲处是指山水转弯处,所以孔夫子说:如果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追探究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溯源他一贯的风格,特质。这样这个人内心的小九九就一目了然了,你也不会被外在的语言或假象所迷惑了。
我的感受:这不是微行为观察吗?在电视剧里刑事侦缉里看到的测谎,读心术,就这么被老祖宗水灵灵的说出来了!哈哈哈!感觉真的很开心,原来自己努力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在中国的古籍里也有体现,这一刻,理解了罗杰斯为什么喜欢古老的东方文明,也理解了为什么蔡顺良教授为什么说:客体关系其实是中国文化!这一瞬间体验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越读书越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现代人,在老祖宗面前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我学习到的信息很多,可是智慧很少,我缺乏思考,辨别,总结,归纳的能力。我也被日常生活所困,缺少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这一段时间读《论语》我觉得目前为止,我最大的收获是沉静,当我开始逐字逐句的理解论语时,我其实感受到的是平静,而不是我以前以为的烦躁,我以前学习是为了求快,求多,应付考试,因而不求甚解。现在,开始更多的阅读和理解之后,才发觉,自己遇到的坎,受过的挫折,老祖宗们都遇到过,而且,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过去我视而不见。现在,刚刚发觉而已!
今日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温,温燖义。燖者以火熟物。后人称急火曰煮,慢火曰温,可以为师:依前解,时时温习旧得而开发新知,此乃学者之心得。本章新故合一,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若仅务于记诵稗贩,不能开新,即不足以任教。义蕴深长。
我理解:回头看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的学习,补充,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孔老夫子也是这样的想法,并且认为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且,以前的老师,除了教学生,还要身体力行的实践自己的理论,著书,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