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孩子发热的起因,从而辨证用药。
初冬的杭州,总是风很大,我带孩子宅在家,有些天没有外出活动。这天,我从厨房端出孩子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可是她居然没胃口,而且也没精神,小脸红红的,一摸额头,好烫!发烧了!在看看孩子的舌苔,非常厚腻,口气也比较难闻,有股酸腐臭味。回想一下,这两天还便秘了,我按按她的小肚子,不柔软,而是比较胀满的,综上所述,十有八九是积食引起的发烧了。于是我让孩子先去休息,再去煮了一碗石膏米汤,等孩子醒来当水喝。
石膏米汤的具体做法:第一步,取了30克的石膏放1000毫升水先煮30分钟。因为石膏是结晶物,需要煮久些才能出药效。第二步,取150克的米放入石膏汤里继续煮,直到煮出米汤。第三步,滤出汤水,不要石膏和米,分2到3次,趁热给孩子服用。由于石膏无色无味,米汤又是甜的,所以相比较其他中药汤剂,这算是碗很好喝的汤,孩子不会排斥。
孩子喝完热汤后,会额头微微出汗,头部的热会随之褪去,喝了几次后,孩子会拉大便,这就说明她的积食有所缓解了。我心里的石头总算可以落地了,不过这时候孩子还需要充足的睡眠,还有忌口,如胃口稍微恢复,只能清淡饮食,可以做些山药粥健脾胃,绝对不能吃生冷食物,户外天气不好的情况,也不出门,商场等人多吵杂的场合也暂时不去,一切以静养为主。大概过3到5天,孩子如厕正常,舌苔干净,小肚子按上去也不再胀满了,更主要的是孩子精气神回来了,才算是大功告成。
二、我对此次孩子发烧的反省:妈妈对孩子的忽视
回想一下在发热之前,我忽视了很多可能引起疾病的信号,比如孩子的情绪,因为天气不好,我自己本身比较怕冷,就本能地减少了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明显比较焦躁,中午也不愿意午睡,而我简单粗暴的用零食堵住孩子哭闹的嘴,一岁多的孩子,并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是觉得不舒服了,哭闹就能有零嘴吃,也不亏,最后就恶性循环造成积食发热。好在一直和热爱中医的家长们学习交流,用一碗好喝的汤及时给孩子退了烧,避免了去医院折腾。
三、石膏米汤是如何做到退烧的呢?
首先,我要阐述一下石膏米汤的出处,它号称是白虎汤的简版,而白虎汤出自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白虎汤只有四味药,分别是:生石膏、粳米、知母、炙甘草。虽然我只用了两味药,但是经方辨证的思路没有变。其次,这味药适合治疗积食引起的发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使用,用量上没有区别,一碗碗的喝,喝到大便排出即可。石膏没有副作用,平时我们常吃的豆腐就是豆浆放石膏凝结而成。
最后介绍下石膏米汤的排病原理。积食在体内无法及时排除,就会消耗津液。积食又导致脾胃无法正常运作,提供不了津液,从而加重便秘。大便就会越来越干,更难拉出,又转而消耗更多津液。孩子身体发烧就是津液不足导致的。打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空壶放在大火上烧,是要烧干的。所以这个时候身体需要从外界获取津液。粳米煮出的粥甘甜浓稠,像极了津液,以形补形,可快速补充全身津液,而石膏质地重,性凉,可以向下打通淤堵,将积食向下带出,便秘解决了,就离胜利不远了。这时就不必在用石膏了,再吃两天米汤,好好帮孩子恢复脾胃,也就是恢复自身津液的供给能力。不得不感叹,中医真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都知道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而中医就是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守护脾胃和津液,而非依赖于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
四、妈妈学中医,孩子更幸福。
自从学了中医,孩子不仅生病少了,而且亲子关系也变的更好。首先我更关注孩子了,比如在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时,孩子喜欢光脚在草地上摸爬打滚时,我不再担心衣服脏了,而是欣然接受,还会一起和她光脚在泥土上走走,因为这才接地气嘛。其次我不再骄纵孩子了,像夏日炎炎之时,孩子玩耍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游泳池、山涧的溪水、水上乐园等,不过凡事都有利弊,玩水久了,寒湿就容易进入身体。所以我会和孩子提前约定好玩水的时间,而且去之前都会在家中好好熬一罐红枣生姜茶,玩好水后立马喝下,祛湿又暖胃。有时候我还会带些藿香正气水,防治孩子胃寒拉肚子什么的。这里要温馨提醒各位家长,游完泳千万不要给孩子吃冷饮,冰激凌、酸奶什么的,会给孩子身体带来非常大的负担。
最后我想说,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父母乃至社会用心浇灌。作为一位妈妈,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离不开学中医,更离不开将中医普及公众的社会人士和团体。我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真心希望好的中医科普走进千家万户,造福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