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尊重、重视孩子的心理,还要做出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行为。
1.别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能歌善舞,有的孩子内敛含蓄,有的孩子调皮可爱,有的孩子善解人意……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性格特点。可是,有些父母有时就是看不到这些,明明知道孩子性格内向,却要逼着孩子在人前表演;本来知道孩子喜欢静静思考,可是却要强迫孩子去凑热闹。
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都愿意父母尊重自己的一切。如果父母强迫他们去做某件事情,他们一般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父母应该注意:尊重孩子,就不要强迫孩子!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小亚是个性格倔强的孩子。他很有主见,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一定会做下去,有了什么想法,也不会轻易改变。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小亚却变得顺从了很多,不像先前那样一意孤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小亚的父母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最近,小亚的父母学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知道了尊重孩子的重要性。他们对孩子的一切做法、想法,不仅不抱任何成见,而且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再强迫孩子去做了。
父母这样的态度,令小亚非常感动,他自觉地改变了很多。有时候遇到事情,还会主动征求父母的意见,让他们为自己分析、拿主意。
有时候,孩子的倔强与任性,其实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因为父母的逼迫,让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便要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强迫,对孩子愿意做的事情要给予积极反馈、引导和支持。
2.别私自处理孩子的物品
有些物品,在大人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些是可以当做垃圾扔掉的。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却具有特定的意义,是他们的宝贝。因此,父母在处理孩子的物品时,务必要慎重,不要私自处理。
有一次,佳宁的爸爸在帮孩子收拾书本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坏了。爸爸觉得那些书放在家里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就自行把那些书当破烂处理掉了。
佳宁放学回来后,发现自己的书本被动过,便问爸爸是怎么回事。当她知道是爸爸动过自己的东西之后,同爸爸大吵了一架,说:“有些很重要的东西在里面,你一定要把我的东西找回来!”
这件事情过后,佳宁甚至不愿意同爸爸说话了,僵持了很长时间才在妈妈的劝说下与爸爸说话。
佳宁的爸爸接受了这次教训。从那以后,有关佳宁的一切物品,他都会先征询孩子的意见,不再私自处理。佳宁与爸爸也恢复到了像以前一样的亲密关系。
3.尊重孩子的秘密与隐私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情感都会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
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孩子的世界,可以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地带”,其实,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的秘密与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