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时的理解是:做事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
但其实这句话就是字面意思:自己的家都收拾不了,还能指望可以做出什么事业呢?
01
邋遢房间邋遢人生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某天,陈蕃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当场无言。
其实房间整洁的人和房间杂乱的人,过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因为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完全不同。
越是优秀的人,房间越是整洁,而越是生活一塌糊涂的人,房间相应的也就越凌乱。
日本作家舛田光洋在《扫除力》一书中曾说:“人生其实就像自己的房间。如果你的房间脏乱不堪的话,很遗憾地告诉你,好运或梦想都会悄悄溜走。”
家,是人生的投射,而人生变好,也是从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开始的。
02
家净万事兴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不管是身居豪宅还是陋室,我们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什么要打扫干净?因为干净整洁的房屋,会让家庭变得温馨,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舒适感。
《朱子家训》开篇就讲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明窗净几,干净的居家之所,单是想想就让人心旷神怡。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自己的家时刻保持干净,彰显的是一个人的自律和生活态度。
其实整理房间,是清理环境的杂乱,也是在清除惰性、修炼品性;扫屋除尘,扫的是尘,净的是心。
《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
人,要先修好自己的品行,整理好家庭,而后才能施展抱负。
幸福的家庭会使人提升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了家庭的烦恼,工作就会顺心如意,好的财气也会随之而来。
03
人生向好从干净开始
“干净整洁的家,既能装饰我们的生活,还能治愈心灵,给我们带来好运。”
家,是一个小型的能量场。定期清理房间,其实就是给内心做一次断舍离。
杂乱无章的房间会释放负能量,吸引而来的也是不好的人事物。家里的垃圾杂物越堆越多,心里的垃圾也越积越多,我们的能量也在被一点一点透支。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内心缺乏力量,懒散消极,人也缺乏精气神,人生越来越糟糕。
而当我们开始整理物品时,也是审视的内心的最好时机。《断舍离》一书建议我们舍弃三种物品:不需要的、不合适的、让人不愉快的。
1、不需要的:在我们住所,可能存在很多被忘却的物品,我们总觉得也许哪天会用得着,结果就是长久的被堆在角落。
2、不合适的:不合适的衣服、不合脚的鞋子。
3、不愉快的:用起来并不舒心的物品。
处理掉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剩下的重要的物品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无用之物;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脱离物欲。
做这些除了是整理的方式、一种做减法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疗愈心灵的方式:对于无能为力的事,则断;对于无缘的人,当舍;对于心中烦欲与执念,应离。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成功”,可这些人往往又不去寻找不成功的原因,也不在意生活细节,没有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
之前看过一个调查,幸福感强的人往往房间整洁,不幸的就是那些房间脏乱的人们,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所居住的房间,就是我们生活的折射。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话,接受的邀请时,去他的房间看看。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心里也会有了大概的定论。
人生就像我们的房间,一个整洁干净的房间,我们的生活也会积极向上。
而一个脏乱的房间,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心情浮躁情绪也会跟着低迷,随之而来的就是事事不顺的生活;
因为被负能量的包围的人,是不会吸引到好运气的,好运只会跟着正能量走。
所以只有保持心和房间的干净整洁,成为人生的加分项,让我们的能量场愈加稳定增强,人生才能越走越顺。
学会定期清空“垃圾”
我们常说的断舍离,除了指的是生活上的舍弃,其实更是内心上的舍弃。在生活中,如果自己周围的环境都是乱糟糟的,我们的心情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内心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到处长满了“杂草”,时间久了,就会迷失人生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定期把心里的垃圾倒一倒。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是清空心理垃圾的第一步。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心理垃圾的来源。
其次,寻找心理垃圾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疗愈技术清理和释放情绪,针对“心理垃圾”分类处理,为情绪找到最适合的释放出口,低频情绪转化为高频情绪,这样我们将会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宁静感,也将专注于积极向上的想法。
清理“心理垃圾”的过程,不仅是一个释放压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另一面,让自己变得更完整的过程;更是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还能保持内心的清爽和舒适的过程。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