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学角度讲
从伦理学角度看:六爷是个差劲的社会底层(会不会被拍砖?)。尤其是借钱那段,展现的完全是底层平民的辛酸:夫妻之间的争吵,孩子的啼哭,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靠救济款生活的人,子女不赡养的老人们。六爷也是属于这个阶层的,有一间不挣钱的小店,一帮在改革中没赶上节奏的穷逼屌丝底层朋友圈子。
从女性角度讲
女性角度看:挺看不上老炮儿的。他不尊重女性:对自己的老婆,对霞姨,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就是男权思想的附属品。同时又很可悲的不得不依靠女人养活和救济。霞姨借了他多少次钱去派出所交罚款救他的伙计能数的清?有本事讲义气用自己的钱去救啊?向人开口借钱,不能态度好点么?在医院里同晓波讨论到霞姨那段,那“哼”的一声,那“哼”的一笑,我顶看不上。
后来又看到父子关系,亲子主题
后来又看到父子关系、亲子主题。
父子关系是经典的哲学命题。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探讨,比如屠格涅夫和卡夫卡的作品中就有该主题。
父子之间的矛盾关系代表的是两代人的冲突。“上一辈市民文化”——老炮儿是代表。小波当然是年轻人的代表。老炮儿看不上小波一天到晚瞎晃悠,没个正经事做;看不上他们年轻孩子之间的淡漠交情;看不上晓波招惹别人女朋友的那种不仁义等等;小波也看不上老炮儿自顾自的逃亡,看不上老炮儿一边对朋友开口闭口仁义规矩,一边对妻儿不闻不问对家庭的不负责,看不上他是个不合格的丈夫和不合格的父亲。
父子吃面吵架的那个场面冲突:我是站在晓波这一边的。六爷年老了,多少年来没人在他面前有过如此态度吧,没人指责过他吧,横斥在父子之间的那堵墙轰然倒塌,爆发,宣泄;六爷老了,悔了。是真的觉得对不起晓波妈妈,忏悔的心理。
对这样的父子矛盾持什么态度?
首先对这样的父子矛盾需要持什么态度呢?
——不能完全否定上辈人。否认父辈人和他们的文化,代表着否定他们的记忆。抛弃传统,认为父辈/古代是不堪的,没有正解?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一套规则是不能满足和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所以需要——寻找和解方式:双方的适度让步、坦诚深度的沟通以及允许多元化的存在。
不需要那么尖锐的冲突和否定,给过时的父辈们以更多的理解和更多同情,是不是处理父子紧张关系的更好方式?
结局中,酒吧元素是年轻人的符号之一,加入了按照老炮儿的设想的虎皮椅子和聚义厅,也是代表北京传统文化的元素,正是代表儿子和父亲的和解,理解和同情。离不开完全抛弃,是二者的和解和双赢。
晓波受伤,六爷和小飞见面那段,色彩上是昏暗的屋子,黑色背景,小飞拉开窗帘,眼睛仍有瞬间的不适应阳光,而后,只有窗口一片光,却是黄色的暖色调。
之后的握手亦是和解,老辈江湖和当代年轻人的江湖的握手言和。同聚义厅咖啡店?酒吧的和解一致:父辈和子辈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父辈完全错了,那又怎样?
能以此作为否定他们的借口和理由吗?
在父辈看来,记忆和文化是代表上一代人的视角和尊严啊。
影片触动人心的绝壁有这一条:尊严的可贵。三儿说了一句:憋屈,咱啥时候受过这种气,已经不是“老炮儿”们的时代了。被遗弃的深深凉意和期望被认同而又不得的失落交错。
为了挽回这尊严,约了茬架。
大场面的群架:一次是小波受伤,三儿带了一帮孩子去修理厂,以为要像《暮光之城》里面一场恶战呢,结果扑空了。
在此之前约过一次茬架,被姑娘送小波回来导致流产。还钱的袋子阴差阳错的又多出来一些信件和对账单,结果——以为——这事就完了,实则又多出来另外的事。
然后又一次约了茬架。六爷只身赴约,重温了霞姨嘴里的故事:一个人拿着长刀,对抗十几个。英勇,可敬,可叹,可悲。英豪不负当年勇的悲凉气息。恰是这种英勇,悲凉,不愿拖累朋友的只身赴约,显示出尊严的可贵。
但是尊严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开口闭口提尊严。
何为“仁义”?
义气么?
信守承诺么——郑虹做到了。寄信还钱。而口口声声讲仁义的六爷没做到。
小波被十二少非法扣押时,霞姨建议报警。六爷不,霞姨知道六爷担心小波进号子拘留受苦,给他普及法律知识:最多拘留几日,交点罚款。六爷没有依照法律途径解决,由着自己的性子,按照自己的“规矩”不报警约茬架去解决。
后来和小飞约起茬架,小飞说道,按照六爷的“规矩”,约茬架不报警,然后呢?还是寄了一纸举报信。大家不觉得六爷没有遵守自己的仁义规矩么?
完全是由着性子啊。那样有理由,这样也有理由。好吧,一套规则是不能满足和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的。就像电影里一样:为底层百姓尊严的一战,终究看不到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