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莹的世界

Chapter 1

太阳西边落下,东边升起,又是一天开始了。

在西南边陲有一个名为盘龙镇的地方,据说这里是曾经的三江汇聚并流之地,龙盘虎踞,是一块风水宝地。

土坯房,瓦房,砖房都交错分布在这个小镇。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红绿相间。

红色的土地,绿油油的农作物,让这个小镇在热烈与宁静中慢慢生长。

沿着入村口的路一直往西走,走到要拐弯的尽头就是晓莹外婆家的瓦房。拐过弯,再继续往西北方向走,就来到了小镇上最宽敞的街道。街道两边都是砖房,信用社,卫生院,财政所,水管站,电力所,派 出所,乡镇府都在这个又长又宽的街道的两旁。每每到周日赶集时,这条街就异常热闹。地处街道中段的水管站便是晓莹爸爸的工作单位,也是晓莹的家。

从水管站的二层露台上远眺就能看见鼓起来的一个山包包,在山尖尖上有着白白的楼房,那就是盘龙镇的中学,晓莹的妈妈在这所中学里面教化学。从盘龙中学的后门沿着土路一直往东走便是盘龙镇小学,也是晓莹上学的地方。

晓莹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水管站对街是各种各样的餐馆和商店。有一家卖双胞胎猪饲料的店,晓莹听奶奶说这家店的老板是四川人;饲料店隔壁是一家小卖部,老板娘是湖南人,大概四十多岁,十分健谈,每天晚上总有一些街上的女人到小卖部的门前坐着,彼此交流着这几天自己的见闻。晓莹的奶奶时不时也会带着晓莹到这里坐着,晓莹是个安静的小女孩,就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听着大人们交谈,虽然很多都听不懂,但是晓莹很喜欢听别人讲话,对她来说这就像是听一个一个新奇的故事。

从某一天开始,晓莹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从水管站的家出发,沿着宽敞的街道走到分岔口,从瓦房间的一条小路进去,穿过一个牛圈走到山野之上,再走过一截土路便到达盘龙镇小学开启她一天的生活。而这一天的情形晓莹至今都还清晰的记得,爸爸对他说:“晓莹,你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今天就送你去上学了。” 晓莹不知道上学是要做些什么,但既然爸爸让她去上学,她也就去了,上学这天爸爸只送她到了街道尽头就因为要上班走了,最后只有奶奶陪着她到了学校。晓莹手里握着一沓A4纸,这是爸爸给她拿去上课用的。到了教室大家都已经坐好了,老师让晓莹站到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晓莹第一次在这么多人前面讲话,不知道怎么说,只是告诉了大家她的名字。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晓莹开始上学了。

晓莹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听话,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都觉得她是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奶奶每天都来接送晓莹上下学,镇上的其它孩子极少有大人接送的,许多同学都很羡慕晓莹有一个这么好的奶奶。

在上学路上,有一家小杂货店,开店的是一位比晓莹奶奶年纪还要大的奶奶(后来知道她姓刘),每次路过杂货店,晓莹的奶奶都会让晓莹叫开店的刘奶奶,一声奶奶叫出来,刘奶奶的脸上总是会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照得她的小店都变得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然后刘奶奶就会在她的一堆头绳,发卡里挑出来最新才进货来的几个送给晓莹。

晓莹很喜欢来刘奶奶这里,因为刘奶奶总是会夸奖她,还送给她好看的发卡头绳,这样的偏爱似乎毫无理由,但在晓莹的世界里不需要去琢磨什么喜欢的理由,刘奶奶喜欢她,她就也喜欢刘奶奶,这是多么简单,多么舒畅的一件开心事呀。

——( :———  ———: ) ——

Chapter 2

      在学校里,晓莹认识了几位好朋友。苏静人如其名,是一位文静乖巧的女生,长得高高瘦瘦的,有一张瓜子脸,头发有一点点偏黄,眼睛圆圆的,她家距离学校有十多公里,而且这段路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路,所以她刚入学就是住校生,在晓莹的眼中苏静认识非常多的字,许多老师还没有教的字苏静就会写会读会组词,她说这些都是她的爸爸教给她的,晓莹非常羡慕苏静。

        花永祥比晓莹大两岁,属兔,晓莹的生肖是蛇,她可羡慕属兔的花永祥了,因为班里面只有她是属兔的,这是多么的独一无二,而且兔可比蛇可爱的多了。花永祥的皮肤偏黝黑,高瘦高瘦的,有着及腰的长发,晓莹的奶奶也想让晓莹留这样的长发,但是太难打理了。老花(这是晓莹对花永祥的称呼)家和晓莹家就在一条街上,走个5分钟就到了,晓莹回到家后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个时候她就会被奶奶带着去老花家找老花,看看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每次去完老花家过后,晓莹都会保证记得布置的作业内容,但这样的情况依然重演了许多次。

      王海梅是一个瘦瘦矮矮的小姑娘,因为她比较矮小以及皮肤黑黑的,她总是被同学戏弄。晓莹与王海梅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有一天早操的时候,晓莹不小心把王海梅撞倒了,还没有道歉,王海梅就和晓莹说“你欺负我,我要告诉我读六年级的姐姐,她会来帮我的”,对此晓莹害怕和内疚了一星期,但是也一直没有看到王海梅的姐姐找过来。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晓莹居然成了这个班上唯一和王海梅玩在一起的人,还一起上下学,变得越来越熟络。

        刘佳佳是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也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但她的体育其实不是很好,由于在体育课的休息时间,晓莹,海梅,苏静经常一起赛跑,佳佳作为体育委员自然也不甘落后,所以她也加入了进来,就这样大家逐渐熟悉起来。

        王桂桂和白喜喜两家是邻居,她们家离晓莹外婆家很近,晓莹周五放学的时候会走经过外婆家的那条路回家,也就经常和桂桂,喜喜一起放学回家。

          风推着孩子们往前走,去远方去成长。

         晓莹每天过着上学放学不停循环的日子,每天也都过得好开心,在学校里总是能够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Chapter3

      风就这样吹过了一季又一季,吹黄了稻子,吹熟了柿子,安抚夏季湍急的溪流,拭净蒙尘的石碑,也许也带走了习以为常的人间伤悲,带来新的生命力,收去破败的一隅,更重要的是带来无尽的自由。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风里恣意生长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和朋友们从高高的土坡上乘风滑下,爬上后山的一个一个个山包包,也能将田野风光一览无余,光着脚丫子在浑浊的小河里淌水玩泥巴去捉小虾米小螃蟹,穿着四个轮子的旱冰鞋在夜晚的路上牵着大伯的手一步一步挪,渴了去小卖部买两袋花生奶。张开双手拥抱着风从山坡上俯冲而下,感觉拥抱了全世界。快乐就是那么容易获得。

      晓莹有的外公外婆都住在这个盘龙镇上,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晓莹的爸爸不是本地人是距离盘龙镇一百多公里的兴仁镇上的人,他从省城的中专毕业后分配到盘龙镇的乡镇府上班。晓莹的妈妈出生在盘龙镇从师专毕业之后又回到了盘龙镇中学当老师。

        晓莹有一个大舅舅,舅舅家里有个男孩,他大晓莹两岁,晓莹经常和表哥一起去外面的沙滩上和小河里玩。

        在晓莹的记忆中,外公外婆都是普通的农民,外公爱看戏曲频道爱听戏不怎么干农活,手里还有个收音机时不时放点戏曲。外婆的有着胖胖的身体,走路会摇来摇去。晓莹的外婆有着圆圆的脸庞,身体因为常年吃激素类的药物变得浮肿,但是她总是一整天笑呵呵的,晓莹看到外婆就想到笑口常开这个成语。和蔼的圆圆的外婆拥有大大的能量,幼年时家道中落,结婚后没多久丈夫就被冤枉入狱,刚刚生下第三个小孩就带着他去四处上访奔波。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故事,旁观者的视角和亲身经历者的视角总是有许多差别的。

       多年后的一段时间当晓莹遇到很困难的时刻,想要放弃时,心态不稳定时,她总是会想起外公的经历以及外婆的乐观,有时候乐观豁达都是在历经沧桑之后的释然和平常心罢了。

         是呀,太阳要下山,天要黑了,谁也阻止不了,但是等夜晚结束了,太阳还是会升起,天总会亮的。


Chapter 4(人物小传1)

       晓莹的大伯年轻时考上了市里的财校,是家里面的第一个中专生,考上了就有铁饭碗,国家包分配工作。毕业时晓莹的爷爷给分配工作的领导买了几包香烟,大伯就被留在了县城里的国企上班。大伯的工作是管理财务的会计,不知道他怎么认识了一位大他十岁的女性,这位女性当时有一个儿子,和丈夫已经分居了几年,但是一直没有离婚。大伯认识了她以后就和他谈起了恋爱,后来晓莹听说这位女性是开歌舞厅的,有一段时间他急需要钱,大伯就挪用了公款给她,结果这件事情被公司发现了,领导找他谈话后就让他主动辞职了。没了铁饭碗的工作,大伯就和这位女性一起去另外一个县城开起了烧烤店,还给她的儿子买上了保险,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也许这样的日子也还不错,但是她没有和她的丈夫正式离婚一直是一个定时炸弹,在他们一起卖烧烤的期间,她的丈夫专门找了一伙人来打大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大伯每次过年回家家里人都要就大伯的婚姻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奶奶经常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他们都只要求如果她能够离婚就同意大伯和他结婚,但是如果她一直离不了婚就不能够让他们继续不清不楚的在一起,必须立刻分开结束。

        世界总是很奇妙,有人在左岸拉扯着已经游到湖中心的人,有人想要将湖中心的人救上右岸,而湖中心的人也不知道去哪边,但是她也不需要选择就能安稳的在湖中央,只有耗尽力气的岸边人无奈选择放手。也许这个湖中央的人根本不想登上任何一侧的岸,一切都是岸上的人的幻想和自我感动罢了。

        在家人的不断劝说下,大伯离开了这个泥泞不堪的沼泽地,去到了盘龙镇,晓莹的爸爸给他找了一份镇上财政所的工作。过了四年,大伯也在镇上找到了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他们结婚了。他们真的很快乐,很快乐,这真的是他最快乐的时光,那位姑娘在镇上也找到了一个幼儿园里的工作,大伯的性格开朗幽默,整天都笑嘻嘻的,为人处世也很大方仗义。

晓莹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候也很快乐。

但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狗血小说剧情里都会来一句转折——好景不长。

苦尽甘来总是透露着海市蜃楼般的欺骗性,厄运也很爱光临好不容易幸福的人。

结婚三年后,大伯被诊断出胃癌晚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