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141天《制分 第二十九》
原文阅读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
故小征,千里遍知之。筑堵之墙,十人之聚,日五间之。大征,遍知天下。日一间之,散金财用聪明也。故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呼儆则敌人戒,苟聚则众听不用,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则神。攻坚则者坚,乘则坚者。故坚其坚者,其者。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间也。故天道不行,屈不足从;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故军争者不行于完城池,有道者不行于无君。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去也,去而不可止。敌人虽众,不能止待。
治者所道富也,治而未必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富者所道强也,而富未必强也,必知强之数,然后能强。强者所道胜也,而强未必胜也,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胜者所道制也,而胜未必制也,必知制之分,然后能制。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字词注释
[1]先争:指首先应当争取的要务。
[2]爱尊爵:吝啬尊高的爵位。爱,吝啬,爱惜。
[3]道术知能:指有道术智谋能力的人。知,同“智”。智谋。
[4]巧伎勇力:指有武艺而勇猛之人。巧伎,指武艺高强。伎,技艺,本领。
[5]聪耳明目:此指军中刺探情报的侦察人员。
[6]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是古代推崇的圣贤,周灭商后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遂守节饿死。
[7]多修:多德行修养。
[8]甲子之朝:西周武王伐纣获胜之日。古代干支纪年那一年为甲子年。
[9]遍知:普遍了解。
[10]“筑堵之墙”三句:这几句是说,修筑一堵墙,十个人成的小市场,一天都得监视五遍。筑堵之墙,筑一堵墙。古代建墙用板捆扎成槽,然后填土夯实,为一层;之后解开木板,再向上筑另一层,堆叠到一定高度,便是一堵墙。十人之聚,十个人聚在一起的临时市场。聚,古代临时市场称聚。《史记·五帝本纪》:“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五间,言多次。间,监视,侦察。
[11]大征:征伐天下。
[12]日一间之:谓“大征”之事,兴师甚为重大,应当每日做一次侦探。
[13]沟垒:壕沟和堡垒。泛指备战的工事。耳目:即间谍。
[14]呼儆:高声呼叫警戒。儆,警戒,警备。
[15]苟聚:草率聚集。
[16]不用:不肯效力,不被所用。
[17]轫(rèn):阻碍车轮之物为轫。引申为阻止,挫折。
[18](cuì):脆弱。引申为薄弱环节。神:神速,神奇。
[19]攻坚则者坚:攻坚则兵力受挫,反而使原本脆弱的敌人强劲。
[20]乘则坚者:寻找薄弱点攻击敌人,则坚强之敌也会因而脆弱。,缝隙,有机可乘之处。
[21]坚其坚:前“坚”字,用为动词,使之坚牢,意即稳住。
[22]其:前“”字,用为动词,使之薄弱,意即削弱。
[23]屠牛坦:人名,屠牛者名坦,据说他善解牛。
[24]莫铁:可以断铁。莫,通“劘(mó)”。击,断。
[25]游间:谓刀刃避开牛骨之坚硬,而运转于牛骨间隙之际。
[26]行:顺。此处为顺天道的意思。
[27]屈,困穷,穷尽。此指穷寇。
[28]荒乱:荒淫,迷乱。本书《戒》:“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
[29]不行:不中用。
[30]行:指行军,进攻。完城池:指坚固的城池。完,完整,坚固。
[31]无君:指国君新丧。
[32]圉:抵御,阻挡。
[33]止待:禁阻,扺挡。
[34]治者:指政治安定。道:由,经由。
[35]知:懂得,了解。事:事宜措施。一说生产事务。
[36]强之数:使国家强盛的方法。数,方法,策略。
[37]胜之理:战胜敌国的道理。理,道理,义理。
[38]制:控制天下,统一天下。
[39]制之分:控制和统一天下应遵行的本分。
译文参考
举凡用兵先要争取具备的条件是:任用圣贤之士不是为了贪图尊高的爵位,援请掌握道术技能的高人不是为了贪图显赫的官职,录用武艺高超的勇士不是为了贪图优厚的俸禄,雇用耳聪目明刺探敌情的谍报人员不是为了贪图金钱财货。所以,伯夷、叔齐不是因为在首阳山守节饿死之后才声名远扬的,因为他们生前就很注重修养德行;周武王也不是在甲子那天才取得胜利,而是因为他先前就已经多行善政。
因此,小规模的征战,要了解方圆千里地的作战状况。哪怕就是一墙之隔,只是十个人聚集,也要每天侦查五次。大规模的征战,就更要了解天下的形势。每天都得侦查一次,是要花费金钱财收买间谍做耳目的。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即使没有壕沟、不修堡垒工事,也要有耳目间谍从事敌情侦察工作。行军用兵不能高声呼喊警戒,不能轻率下令聚结集合,不能随意出动徒劳行军,不能勉强出击攻打。高声呼叫警戒,则敌人得知警惕就有所戒备;草率集结就出动,则使众兵不能听信命令而誓死效力;盲目出动致使行军徒劳,我军则经常陷入人困马乏;勉强进行攻击,则使精锐部队受到挫败。因此,大凡用兵,进攻坚固之敌则容易遭受挫败,乘机攻其脆弱环节则宛如得到神助。勉强攻打坚固的敌阵,其薄弱环节也会慢慢得到加强;乘势攻其薄弱的部分,其本来坚固的防御也会逐渐变得薄弱。所以,要稳定加强我军的坚固,要乘机打击敌方的虚弱。一个名叫坦的屠牛者,每天早上可以分割解开九头牛,而他的屠刀还很锋利,快到可以断铁,这是因为他的刀刃总是在骨头空隙间运转自如的原故。所以,在天道不顺的时候,即使敌人穷尽而败逃,也不宜再去追逐;敌国人荒混乱之时,就可以以十破百;若敌军武器不中用,就可以以半击倍。所以,军事争夺,不去攻打坚固的城池,有道义的军队也不去攻打丧失君主的国家。要使得敌人不能察知我军即将到来,到了就无法抵御;要使得敌人无法知道我军即将离开,离去时就没法阻挡。这样,即使敌军人多势众,也不能阻挡和防御我军。
安定是使国家走向富裕的途径,但国家安定了未必就能富足,必须懂得富国的方法,然后才能致富。富裕,是使国家走向强盛的途径,但国家富足了未必就能强盛,必须懂得强国的策略,然后才能强盛。强盛是使国家战胜天下诸侯的途径,但国家强盛未必就能得胜天下,必须懂得得胜天下的道理和原则,然后才能战胜天下诸侯。得胜天下是走向统治天下的途径,但得胜天下未必就能统一天下,必须懂得争取统治天下的名分,然后才能一统天下。所以,使国家安定要靠军事武力,使国家富足要靠生产措施,使国家强盛要靠方法策略,使国家得胜天下自有其道理,而统治天下则有应予遵行的本分。
核心内容解读
“制”即立法定制,“分”在此文中,即本分。具体说即控制天下应遵行的战争原则。因而此篇所言“分”,与其他战国学者,早期法家所讲的“分”有明显不同。早期法家讲“分”更多的是社会等级名分,然而此篇是讨论争霸天下的道路方法,更多属于军事范畴。
本文分三节。前两节主要论述战争问题,着重讨论了用兵的策略。作者认为,要使将帅和兵士各尽其职,这是用兵的先决条件,如同伯夷叔齐身后声名显赫是源于个人生前的品行修为,周武王甲子之胜是源于还是之前多年善政之举,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特别重视情报的收集,要重视“耳目”的作用,要坚持“舍坚攻瑕”的原则,要严整行军、准备充足,要攻打无道之国。
用兵和治国一样,都不能一蹴而就,不是说打了胜仗就能控制天下,而必须遵循其原则性的纲领,只有纲举才能目张。文章说:“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所谓“事”便是富国安民的经济事业,所谓“数”就是强国施政的措施,所谓“理”便是获取胜利的理由,而所谓“制”就是控制天下的纲领。总而言之,在治国方面,要了解治国的手段,富国的办法,强国的策略,战胜敌国的思路,这样才能增强自己,掌控天下。简要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内改革,实现通货集财、富国强兵的目的。这样,富国、强兵、胜敌、控制天下才能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实现,而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梦想。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伯夷叔齐的求仁得仁
我们在学习《论语》时,接触过伯夷叔齐,这里再回顾一下。当时孔子客居卫国,卫国国君父子争位。弟子们想知道孔子的态度,冉有对孔子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很是疑惑,所以询问了子贡。冉有对子贡说:“先生(指孔子)会帮助现在的卫国国君(卫出公,名辄)吗?”子贡说:“这样,我去请教一下先生吧。”子贡到孔子的房间面见孔子,问道:“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
当时“卫君”是卫出公辄,在其之前的国君是卫灵公。因为世子蒯聩遭到了驱逐,所以在卫灵公死后,国人拥立了蒯聩之子辄继任为卫国国君,这就是卫出公辄。那时晋国庇护了蒯聩,想立他为卫君,但是辄拒绝他父亲蒯聩返回卫国,从而出现了父子相争的局面。当时孔子在卫国,卫国人考虑到蒯聩是获罪于其父亲卫灵公的,而辄是卫灵公的嫡孙,所以辄成为国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君子在其国,不会去诽谤该国的大夫,更不会去诽谤该国的国君。故子贡没有直接向孔子询问卫国国君的事情,而是问了伯夷、叔齐的事情。
伯夷、叔齐二人是商朝一个叫作孤竹的地方的国君的儿子。他们的父亲虽然留下遗言让弟弟叔齐继位,但是父亲死后,叔齐却让位给了哥哥伯夷。伯夷说:“让叔齐继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没有接受弟弟的让位,逃跑了。可最终叔齐也没有继位,而是离开自己的国家,国人只好立中子为君。他们二人后来劝谏周武王不要讨伐商纣王。周朝得到天下后,二人以食周朝的粟为耻,便隐居于首阳山,最后饿死。
子贡认为卫君父子之相争与伯夷、叔齐之让国,这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想借询问伯夷、叔齐之事来探知孔子的真实想法。孔子认为伯夷、叔齐二人,一个能够遵从父命,一个能够尊重兄长,最后都逃离了故国,于是评价他们是贤人。
子贡又问:“二人让国之后,会心生怨悔吗?”孔子说:“二人让国的目的就是追求践行仁,最终也得以实现了仁,又怎么会有怨悔呢?”子贡认为如果伯夷、叔齐让国后心生怨悔,那么卫国国君辄拒绝其父亲回国也有可以原谅的地方了,不过孔子在前面已经说了伯夷、叔齐是贤人,后面又说没有怨悔,至此子贡对孔子的想法也很清楚了。
从孔子的房间退出来后,子贡对冉有说:“先生是不会帮助卫国国君的。”
这段内容讲述了子贡从孔子评论古代的人物得知,在卫君父子相争之际孔子是如何立身处世的。
参考资料
《经济的兴衰:基于地缘经济、城市增长、产业转型的研究》,郑荣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