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我始终坚信一件事,你心里有什么,就会率先读出什么。
故而读《围城》的时候,我对着方鸿渐真心实意的自省,惋惜他被人和事左右着一直稀里糊涂的活着,并对自己说“对于人生,我可以更负责任一点。”
读《半生缘》的时候,我对着沈世钧咬牙切齿的仇恨,怨恨他懦弱不坚定,迟钝不自知,并对自己说:世事多变,可到底得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去彻底坚持。
我恨沈世钧。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真正毁掉曼桢的不是可怜可恨的曼璐、不是懦弱无知的母亲,是沈世钧。
“那只戒指还在他口袋里。他要是带回家仔细看看,就可以看见戒指上裹着的绒线上面有血迹。那绒线是咖啡色的,干了的血迹是红褐色的,染在上面并看不出来,但是那血液胶黏在绒线上,绒线全僵硬了,细看是可以看出来的。”
可是,沈世钧“一看也没看,就向道旁的野地里一扔。”
读到此处的时候,我恨的咬牙,眼泪止不住。
张爱玲是个天生的写手,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从她心里流落在笔端,不需要任何雕琢,可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扔”,那么的悲凉,又那么的绝望。这轻描淡写的一扔,对比着顾曼桢彻骨的不甘、沉重的爱恨,以及她最后的生机——就这么轻飘飘的不见了。
这让我不能不佩服曼桢,到底多深的爱多博大的胸怀,又或者是多苦难、艰辛、绝望的生活,才能让她将沈世钧和曾经那段爱情深埋在心底,始终怀揣着那一点美好的回忆,才能在十余年之后的偶遇时,那样的惊慌失措,才会在那一次的重逢里,说出那句“我们回不去了”。
是啊,回不去了。
可为什么回不去了呢?我想问沈世钧。
人生的道路究竟要怎么走,沈世钧他其实并不清楚。
他是有退路的。对他来说,在大上海的工作更像一场逃家游戏,说大了,也不过是一场历练。成,不过是锦上添花,败,亦无伤大雅。他不过是要逃离南京,逃离那沉闷的封建家庭出来透一口气。
是的,他不过是要透一口气。
他有退路,他有归途,他还有一份家业需要他去继承,还有一个家庭需要他去平衡,还有一个家人嘱意的未婚妻等着他的培养感情。
曼桢没有。曼桢的人生是一场艰难而执着的单行线。没有退路,不能出轨。现实逼迫着她只能向前走,不停的工作、忙碌,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给姐姐一个机会脱离苦海,给家庭一个生机维持生活。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活得淡定、坦荡而柔韧。爱情对于她来说多重要,她用温柔慈悲的心肠体谅着沈世钧,不肯让他一起来承担生活的重担。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活在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像一汪水。有着最温柔纯净的表象,有着最坚韧温和的力量,亦能承载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顾曼桢几乎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个没有戾气的女子,坦荡而真诚。
可有时候,女人的坚强会造成男人的恐慌。曼桢身上温柔、坚持的力量,同样也助长了沈世钧的懦弱,不是么。这个有归途的男人,不止一次吃飞醋、不止一次迟疑。
张慕瑾第一次到顾家时,沈世钧因听了顾母的壁角,恨恨想着“反正我绝不叫她为难”他不想曼桢是我的,我决不能拱手让出。
他回到南京,邀请曼桢来做客,“他不愿意他们用特殊的眼光看待曼桢,而希望他们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形下见面”。他不知道在那个场景底下,曼桢的身份是需要他来抬的,他未曾表态、不肯付出足够的尊重,这本身就让曼桢陷入了被动。
乃至他们的关系因为曼璐出现危机时,他也未曾想过去积极的解决,他只是单纯的想着,“以后可以看情形再说,暂时我们只好不跟他来往”。他既不去想暂时不跟曼璐来往对曼桢来讲意味着什么,也不考虑日后“东窗事发”曼桢要如何在沈家自处。
“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有时候不能不……”
“有时候不能不拿出点勇气来”。
曼桢说的对,可这勇气,沈世钧有吗?
我没有答案。
若要问沈世钧喜欢顾曼桢吗、爱顾曼桢吗?这答案还毋庸置疑,他爱。只是这位出门历练的大少爷,显然是“迟钝”惯了,也懦弱惯了。他的爱,始终不如曼桢来得深入和执着。生活的重担要怎样承担,家庭的关系要如何协调,他从来没有想过。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的退路,从来没坚定的想要以一种和曼桢有关的方式去承担起属于他的那份责任 。
从来没有。
他是个好情人,却不是个好爱人。他能给翠芝体面的生活,在婚姻中对她好。但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沈世钧他负担不起。
这几乎让我怀疑,顾曼桢是爱错了人的。
这样说来,《围城》的方鸿渐与《半生缘》的沈世钧,不能不说有共通之处。
就想起了一个故友。
她家境相当不错。但是她不愿意将人生拱手送给父母,任由他们来安排,故而她选择了一条对于她来说要比坐享其成艰难很多的道路。考雅思、考托福,出国学习她喜欢的专业,从大学、读研到博士,那是她想要的人生。自然,她也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背井离乡独自生活、学习、打工挣钱等等。但是她不想退缩,因为一旦她退缩,她人生的自由度必将大打折扣。
我已经不想去考量张爱玲的文字何等曼妙,人物是何等完善,细节是何等动人,我只想对自己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活明白了很难,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坚持什么吧?
世事多变,但总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坚持。
可见,读书是一件多么好的事,至少他会带着你去审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