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770
今天我们聊聊领导人怎么样帮助伙伴快速地调节情绪,消除不良的自我对话。
早晨我跟我爱人说:“我跟小小贝在一起一天,她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爸爸我错了,对不起,我不该那样对你’”。因为在她吃饭或者做事磨叽的时我提醒她,她不喜欢,有时候会吼我说她不喜欢我那么严肃地跟她说话,过一会儿她会良心发现又来道歉,问:爸爸能原谅我吗?
小孩子不喜欢人说,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都是知道的。但实际上大人又何尝不是呢?
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年学习,我们没能学会管理好自己呢?
那我们看一看:现在的小孩子学习是“因为内在的动力和兴趣被激发起来而学”还是“在外在的压力下不得不学”呢?
我们是被恐惧驱动——在被管控下去做事情,所以情绪一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人们并不是学会了自控而是他控。我说的这些,如果你带过团队足够长的时间,你会发现有些人有的时候很难按优先顺序去做事,他们受情绪控制,而情绪又很容易受外在的因素的影响。
所以,一个人能否达成目标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他处理困难、错误、失败和损失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所有的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同样的障碍问题,也都会犯错误,都会遭到损失和失败。很多人在犯错误或者遭到损失的时候情绪就变得非常低落,而且会懊悔不已。。。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在这儿,而且这个问题还不小。
作家曼斯·菲尔德说:懊悔消耗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你不能指望它来取得成就,它只会吞噬你的精力。
一个总是懊悔的人,这种情绪时间长了会转化为愧疚、焦虑和自怨自艾。人们面对失败或者犯了错误会有这些情绪,那肯定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做错事情会被很严厉地指责有关系的。
你说:我现在一受挫就有情绪情绪低落,那怎么办呢?
在我们遭受损失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跟失败道别,如果我们只专注在失意上就会一蹶不振。
专注在失意和专注在吸取教训的这两类人,他的区别在哪儿呢?
专注于失意的人,他一心想着他们做错的事儿,总是不断播放他的痛苦,自怨自艾、情绪低落,然后就会感到希望渺茫不能自拔;而专注于吸取教训的人,他一心想着他们能做好的事,会治愈自己的创伤,增加自己的自信,会鼓励自己重拾希望,然后向未来迈进。
有些失败造成的伤口太深需要时间来治愈,我们需要释放悲伤,但是对很多小的失败或者问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大多数时间我们需要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进就可以了。
处理失败最合理的一个方法跟庆祝成功的方法一模一样:就是遵循24小时规则——因为获得胜利的时候,庆祝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而遭到失败时挫折的时候,低沉消极的时间也不应该超过24小时。一旦处理好情绪就应该从经验中学习,然后继续前进,越快地把关注点从失败转向经验学习就能越快的治愈伤口,一直盯着失败不放手,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所以作为领导者,帮助伙伴走出消极情绪的关键是正确认知逆境:不把逆境当成墓碑,而把它当成垫脚石,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就在“我们能学到什么”。
心理学家吉姆·贝尔说:如果你能把失败视为一个学习和改良的机会,它就是这样的机会;如果你把它视为一个挫伤士气的打击,它就是那样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