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句十分有名的话,叫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西汉文景之治时期,与民休养生息,对匈奴采取和亲策略,武将难有大作为,所以冯唐易老很正常;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积极有为,开拓进取,对匈奴连年用兵,武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在这种情况下,李广却难封,这就不太正常了。
关于李广难封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李广命不好,命中注定得不到封赏;有人说是李广受王公贵戚排挤;有人说是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不重用李广……但我以为,李广之所以难封,应该从李广自身找原因。
1、李广统兵,纪律涣散
李广因为名气而成为边境郡守,他指挥行军,虽然也能远远派出侦察哨兵,但没有固定的编制和行列阵势,喜欢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士兵们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警卫营盘,军中指挥部的文书简单随便。
好逸恶劳是人性,李广不对将士进行必要的约束,自然能得到士兵的喜欢和拥护,但李广的军队往往也是纪律涣散的军队,作战能力不强,更无法打硬仗。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率领的一万骑兵分兵两路,一同出征。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
结果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后来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稍微安心了一点儿。但这场仗打下来,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另一方面,李广行军纪律涣散,也很容易陷入敌军包围,让军队陷入危险境地,受到敌军突然袭击。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但始终有劳无功,败多胜少,得不到封赏,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2、李广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李广曾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这还是匈奴单于听说李广很有才能,特意下令要活捉李广,否则李广只怕早就去当“烈士”了。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李广假装生病。匈奴骑兵于是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得以逃脱。
李广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李广在家闲居数年,与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有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汉武帝于是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3、李广不服从军令,贻误战机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汉武帝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
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获知匈奴单于的住处住,准备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
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李广求功心切,就亲自请求卫青改派他担任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但汉武帝早已经暗中交代卫青,李广年老,不要让他与匈奴单于对敌。所以卫青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坚持让李广从东路出击。
李广因此怨恨卫青,与卫青闹别扭,当时他虽然依照命令帅部从东路出击,但途中却“迷路”了——这是恰合还是李广故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但由于李广的“迷路”,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使得匈奴单于侥幸得以逃脱,卫青费尽心机部署的围困计划落空。
战事结束,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询问迷路的情况,以便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详情,李广却不予配合,拒绝回答。于是卫青只好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卫青幕府,李广自觉天意弄人,拔刀自杀了。
作为现代人,我想我们没必要去黑一个死了数千年的人,在这里,我们只想澄清一个观点,即李广只是一个被司马迁美化了的善于射箭的武夫或普通人,他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但同情不能代替理智判断,李广的所作所为,还谈不上是一位足以令人钦佩大将,李广难封,实际上是有其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