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写作经历,让自己挺挫败的。
为了今天的作业分享,昨夜才开始努力的写。但是都是半途而废:写了个大纲,却发现没有可用的素材可以填塞;写了些话语,发现没有可用的依据来支持自己;接着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能做到分享有用的东西给大家,更像是在自娱自乐的写作。
在这次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也是有的。首先是积攒在脑海里的那些干货被一次性激活并相互联系。便想通过这次的作业,把这些想法记录并分享给大家。
1.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写作是我们记录我们的思考、观点和经历,即内容=观点+证据。
观点是我们思考的所得。如何获得便是每天都去思考,认真定义每一个与我们相遇的概念。
证据包括我们的经历,别人分享给我们的案例。
持续的写作,对于我们一定是有利的,而它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这个复利的结果与持续的时间相关,指数型增长的。
而这期间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的。下面是我自己遇到的:
①写不下去了,没有内容了,怎么办?
没有内容,我用卡片大法。
积累了一堆素材后,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时,继续写写写!
这就像我刷了一堆素材,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装备时,用素材来锻造一个有用的武器,才是最有用的提升方法。而 写作就是那锻造炉。
通过昨天的经历及反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写作,为什么要持续每天的写作。
就如当我有了收集了一堆素材,有好的想法,却有可能写不下去、写不好的时候,怎么办?
继续写。因为在写的过程中,会二次思考,会再次激发我们的思维,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写的不怎么样,但是写着写着,就顺了。万事开头难,咬咬牙,把开始度过了,便越走越顺了。
②哎,不想每次都得经过这么一个痛苦的开头,怎么破?
持续每天的写!
专业的作家并不是等灵感到了才写作,而是每天都写都记录,把写作写成了习惯。自然而然,通过写作,带来的思考和素材收集,一定会是一个复利!
原来那些看似困难的问题,答案却如此简单
怎么提高写作能力?持续写!
怎么提高阅读速度?持续读!
这指数示的积累,最开始慢、成绩小,但是只要我们持续做下去,后面的成长绝对会让我们大吃一惊的!
2.发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
到头来才发现,真的只有真真切切的实践了,才能明白别人分享给你的知识的真伪。
的确,唯有实践了,才知道:反顺序来会比较有效。通常我们是走的顺序是:输入——思考处理——输出;或者是学习一大堆知识——整理——实践。
但其实反过来走,比较有效果!
就如现在的我,选择了书写,需要写下值得和别人分享的东西。那些平常想都不想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轮番跳出来提问:你这个想法,对别人有用吗?值得分享吗?别人如何才能明白?对于别人来说什么才是他们更关注的?别人到底是怎么想这件事,看待这件事的?……带着这堆问题,便有有动力去倒逼自己去输入去思考。
有了骨架,却找不到肉来丰满形象,怎么破?
今晚自己一共建了4个文件来书写,其中3个,就只是有个idea、框架后便发现没有肉来丰满我要说的思想。
所以我需要去搜集素材。
怎么搜集素材呢?
「纳博科夫的卡片大法」:从平时看到的文章中,摘抄有用的,并写下可用之处。之前自己总是在听、在看专栏,看的过程中,的确会有思考,但是自己却不留言。过了3、5天后,自己当初的一些好想法,早就抛之云外了。所以留言记录有利于我的思考,以及收集素材。
以上是我的心路思考过程。
我所经历的和别人分享给我的对比,才发现:原来别人是把整个过程从头叙述,但其实他也跟我经历过同样的反顺序过程。
3.我们有认知不协调:有“知”不一定有“行”,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摘自《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007讲》
通常,我们以为我们是先有认知,而后再有行为,认知决定行为。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的。他们之间是有相互作用力的,不仅态度、观念会影响行为,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态度。
如拿我自己来说,以前我总是认为英语角没有意思,没有必要参与,但是上周末参加了以后,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大家都努力的用英语输出表达自己。这次体会给我最可深的印象的不是对英语输出的帮助,而是它凝聚的那一帮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氛围。
若我没有了参加英语角的这一行动,我便无法如此容易的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时候,觉得需要改变的时候,不需要那么艰辛的去让自己想明白,改变一下行动,态度自然会跟上来。
参加007的写作课,就是如此。
这便是我这周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