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机会出门,放松的同时有闲暇时间,和同事们聊聊家常。大都市满眼看去都是高楼大厦,再加上各种眼花缭乱的广告,房价自然成了吸睛的话题。
恰巧身边有同事刚买到企业的“半福利房”,虽然要交一笔不菲的首付,但仅为市价三分之一的售价,还是让我们这些没资格买的人心生唏嘘。看似同样的起步,薪资水平也差不多,但因一点点差异——户口、资格、际遇等方面的不同,五年后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搭上车的人,开始走上“钱生钱”的良性循环道路,而没有机会搭车的我们,只能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蓄,去尝试其他机会,自此天差地别。
即便如此,看到魔都让人瞠目的六位 数房价,已在1.5线省城握了两三套房的同事,仍然无可奈何,认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定居于此,无论是手机精心拍摄的600米+高楼,还是霓虹闪烁的夜景,都无法打消心中的不安全感,想要的生活不过是小城一个带着花园的平层,可为什么看起来依然如此遥远?
不过,也有特别乐呵的男童鞋,认为目前小城的生活已相当满足。学区一梯二户的小高层,一对可爱的儿女,在家操持家务的贤内助,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相信未来会越变越好。
对于国人来说,房产意味着稳定的生活,意味着家庭财富的地基,意味着一定的安全感。可每个人对生活要求的不一致,可能在省城拥有两三套房,身家半个千万的人,并不比小城市百万出头的人心里更加安定。
对于我来说,错过了投资房产的虽然时段,也仍然挣扎着想搭上一趟不是特别快速,但还有一些机会的列车。心里存有很多焦虑,曾经以为“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在大城市付一点点首付的奢望,在看到大城市如火箭般攀升的房价后,只得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可却依然心底有小小的火苗在跳动,不愿意轻易放弃。
再过十年,房子又会成为家庭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与同事和朋友们的差距也到了彻底不用羡慕的程度。可生活总要一点点过下去,那个时候的我,对房子的要求不会很高,也不会象儿时那样,想要布置成什么心仪的样子,只要舒适、简单就好。
十年后的小恬,如果发展顺利,会开始购买她人生中第一套房产。物质方面估计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希望在精神和动力方面,给她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走过的弯路和掉过的大坑,能够留下不少教训,让她避免付出更多的代价。
烦恼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哪怕当房子终有一天不会成为难题,也会有其他问题涌现。房子在某种角度来看,能够给我以部分安全感,但最终还是需要完全接纳自己,不强求太多无法控制和预料的事情,才会真正得到内心的安宁吧。
给自己的心造一间舒适的房屋,是一件更重要的事。但愿在流逝的时光里,这座小屋也渐渐成型,营造的朴实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