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席卷亚洲的热播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全职主妇金智英终日忙于带孩子、做家务等各种家庭琐事。偶尔在街上买了一杯9元的咖啡,好不容易想要喘口气儿,却被旁人嘲讽为“喝着老公赚钱买的咖啡”的“妈虫”。在长期的身体和精神的困顿折磨中,金智英患上抑郁症,她老公想提出育儿休职、让智英重回职场,却被自私的婆婆干涉阻止,因为婆婆认为金智英为家庭所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承担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挣扎在职场,往往难以周全地兼顾大大小小的家庭事务;但若全面回归家庭,又容易失去自我,容易与社会脱节。
不少人感叹,结婚是嫁给了一个人还是嫁给了一个家庭?不得不说,许多人在婚姻中难以独善其身,多多少少都与彼此的原生家庭有着羁绊。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婚恋版》一书中,以各种案例,着重描述了婚后新成员融入对方的原生家庭时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为我们如何应对爱人父母的挑剔、侵扰或排斥指点迷津。
作为擅长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南加州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和顾问。苏珊还是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其作品《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原生家庭》曾登上畅销书榜首。
《原生家庭·婚恋版》是《原生家庭》的升级进化版,为我们重点拆解两个原生家庭碰撞后的症结和矛盾,旨在帮助我们明确界线、有效沟通,在爱人的原生家庭中找到令自己舒适的位置。
难以回避,有毒伴侣父母
作者在其前作《原生家庭》中就提及过“有毒”这个词。本书的主要讨论对象,是所谓的“有毒”的伴侣父母,主要是指会以各种方式来攻击新家庭成员(儿媳/女婿)及你们的婚姻,并因此制造了大量麻烦的伴侣父母。
某些伴侣父母,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干涉子女的婚姻,比如说:对彼此关系冷淡或经常争吵,或阴晴不定;原配偶去世或离异,寄望子女履行自己伴侣的职能;习惯性地要求子女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达目的使手段;经常制造两难的境地,迫使你的伴侣在配偶和父母的需求之间做选择;经常批评子女或其伴侣;经常自作主张提出别人不需要的意见,等等。
作者认为,遇到以上这类情况3项或以上,就可认为是遇到了“有毒”的伴侣父母,他们可能会自认为有权控制子女及其配偶的生活。
作者将制造家庭麻烦的“有毒”的伴侣父母分为批评型、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拒绝型等五种类型,分别剖析了其特征、行为模式、心理动因,以及如何应对的方法。
比如说,批评型的伴侣父母可能会因为彼此不同的观点、爱好等,就认为你能力不足或人品不佳;当你和伴侣存在某些问题时,也全算归罪于你。
在我们结婚后,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难以回避的姻亲三角:自己-伴侣-伴侣父母。婆媳/翁婿关系中的不可调和,往往来自于关系的不平衡,换句话说就是过界了,过分干涉另外两方之间的事情。其中,彼此尊重,礼貌以待,是最基本、不可逾越的底线。
“有毒”的伴侣父母,可能会用需求、财富、权威、孝顺等进行威慑或道德绑架,以便控制你的伴侣,甚至直接破坏你和伴侣之间本应独立的婚姻感情关系。
积极行动,守护你的婚姻
若您不幸遇到了有毒的伴侣父母,是否就此认命?或是干脆一拍两散,逃离婚姻?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够理智的。为此,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从伴侣父母手中夺回婚姻的主导权,哪怕你的伴侣有时并不配合你。
听之任之,并不会让婚姻中的问题自动消失。作者认为,积极思考、积极行动,才是守护婚姻应有的态度,也是应对有毒伴侣父母的最佳生存指南。
积极行动,并不意味着对抗,在无法回避的姻亲三角关系中,作者更多强调的是接受现实。
接受现实,首先要认清现实,直面现实。婚姻关系使得我们不得不融入伴侣的原生家庭,不得不面对伴侣父母的行为方式。如果遇到“有毒”的伴侣父母,感到强烈不满时,若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可能演变成绝望或麻痹,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纵容了他们的有毒行为。如果我们能认清伴侣父母的行为模式,更容易做出更合理而有力的应对措施。
接受现实,也不意味着对伤害自己及婚姻的挑战底线的行为逆来顺受,而是拥有改善自我情绪的能力,冷静下来,以关爱的态度对待生活,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彼此的相处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有时,我们的失望来自于我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度的期望。梦想很骨感,现实很残酷。作者认为,接受现实不是为了遗忘而找一个原谅的借口,而是结束毫无意义的内心挣扎,不去奢求他人符合自己的期待。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因为达不到期待而伤心或愤怒。
婚姻中,伴侣的态度十分重要。有时,当我们在婆媳/翁婿关系中受到委屈和不公,伴侣却看不到或分不清,没有给予包容和支持,就很容易让婚姻关系出现裂痕,甚至滑下深渊。伴侣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是无法忽视的,人们往往会不经意地启动从小到大已习惯的行为模式,去顺从父母。作者认为,冷静而不带威胁感地与伴侣进行沟通,在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来自伴侣父母的难题时,只讲事实,表达感受,会更容易获得伴侣的支持。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作者认为,当我们跳出迷局,承认在姻亲三角中的自身问题,反而能使得自己到达一个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新高度。那样,我们是选择了坚定立场地做自己,而非因别人而行动、因别人而妥协、因别人而失望、因别人而生气,那样才更有力量去找到对策、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当然,并非所有人在婚姻中都会遭遇到伴侣的原生家庭的非难,也有人视子女的伴侣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去疼爱。但备受非议和刁难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婚姻关系。《原生家庭·婚恋版》一书提供了大量的婚姻家庭案例,其中不少有着我们自己的影子,让人深深地共鸣。
在奔赴幸福婚姻的路上,让我们与伴侣的原生家庭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