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客观价值陷阱
行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施做了一个关于冰激凌选择的实验研究:
1、你在两个任务之间选择,一个任务需要6分钟完成,并获得60分;另一个任务需要7分钟完成,并获得100分。你可以凭借获得的分数兑换一个冰激凌,50~99分可以兑换香草味的,100分可以兑换开心果味的。实验结果是:即使大多数人喜欢香草味的,他们还是愿意选择7分钟的任务;
2、还是这两个任务,没有积分,你花6分钟完成任务可以得到一个香草味冰激凌,而选择7分钟完成的任务可以得到一个开心果味的冰激凌。这时大部分受试者都愿意选择6分钟任务,拿香草味的。
这个实验很明显地呈现出了受试者被分数误导的状态:拥有较高的分数效率比,会让人忽视多出来的分数并不能为个人带来益处的事实(喜欢香草味的人为了分数效率比选择了开心果味的冰激凌)。客观上认为划算的交易观念,诱导人们做出最后无法带来乐趣的选择,最终落入所谓的“客观价值陷阱”。
数字常常令人盲目,令人产生较大的数字可以换取较好的事物的幻觉。身边很典型的案例有:一件从150元打折到60元的衣服,绝对比原件60元的衣服更具吸引力。依据“客观”的数据,我们只关注怎样交易最有利时,可能就忘了自己的初衷到底是想要什么。
客观价值陷阱还会促使我们做出后悔选择的,还有投资理财。其中的数字会令人双眼迷惑,即使我们不一定都看懂了那些数字的含义,但在销售员抛出的各种数据面前,我们好像从数字中获得了实际并不存在的信赖感与安全感。
诚如古根布尔在《被遗忘的智慧》一书中所说:“言语文字具有多重意义,可以为人们释疑;相反,数字却会诱导人们相信事实”,在面对具有较长远影响的重大决策时,人们会产生以理性为决策基础的心理需求是人之常情。分条列出优缺点或成本效益分析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但,在列出的各种数据或优劣势中,做出决定依然并非易事——究竟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衡量呢?
好在,这类成本效益的分析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突然间明白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据心理学家尼斯贝特发现,即使一个错误连连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能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正确的选择。
本章结束前有一段贴心提醒:面对数字,要持健康的怀疑态度;探究数字背后的真正意义,以及数字的价值是否符合你的个人偏好。否则,就在自己专属的数字前,创造自己的幸运指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