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周朝《礼记月令》里,记载仲春的物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这是春天花香鸟语的开始,桃花开始开花,黄鹂鸟鸣叫,长得像鹰的杜鹃鸟成群出现。
桃的栽培历史可谓久远,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周朝农村广泛种植桃树,因为桃的果实甘甜,是上古代粮的重要水果。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的就是为避秦朝之乱的周朝人,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平地,而通往这个乡村仙境的路边水边,种满的桃花。
所以很长时间,桃花是作为惊蛰重要的物候,桃花开时,就是惊蛰节气的到来,乡村的人们开始春耕。
那么杏树的栽培历史稍晚,大约是在三千年前。其中推行杏树种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杏树树木高大,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它的重要的功能是提供木材,其次才是果实。从口感上讲,杏子没有桃子好吃,但是从树木实用价值来讲,杏树则高于桃树。因为杏树高大,长寿,是建筑,船舶,家具,农具的优质木材。
而杏树开花几乎和桃花同期,甚至有些地方略早。
到了汉唐,乡村往往桃李梅杏兼植。到了唐朝,长安有著名的皇家园林杏林,花开时节正是士子春闱看榜之时,高中的进士,得以在杏林中的豪华建筑里,得到皇帝的宴请。当然选择杏花林,也有典故,乃是孔子曾在杏树下教授学生。日边红杏,就成为高中的代词,推高了唐朝杏花的游赏。
到了宋朝时期,实际惊蛰的物候和花候,都和杏花相关。
因为杏树比桃树高大,且花朵繁茂绚烂,成为南北乡村的动人景色。杏花可种植在山林,田舍,官路边,水边,姿态高大婀娜,可烘托高大的建筑。在乡村,此时惊蛰的春耕,被称为杏花耕,在城市,楼头杏花二月天。
惊蛰节气和杏花又结下深深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