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
“是吗?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你做了什么值得表扬的事情?”
“就是……算了,你反正也不关心。”
每次尝试和儿子交流时,总能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真的让我很头疼。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的难题。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情头疼,也想去改变呢?
正好最近在参加全国共拆《一路陪伴到清北》这本书,作者就讲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
‘与孩子的沟通不在于内容的大小多少,重点是他愿意讲给你听,借此可以巩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在得到父母的肯定与赞许后,孩子也收获了轻松和愉悦。聊天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听少点评,尤其不要上升到品德和素质的高度,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身边发生的事感兴趣,是他的听众和旁观者。如果用心学,家长是完全可以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的心理状态的。’
书中明确了孩子愿意讲给你听的方法-有效倾听,以听为主,在听的过程中给予积极肯定的回应,少点评判,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愿意跟你说,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有什么好处呢?他能够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随着理解的增加,信任也会随之增强,孩子更愿意相信父母,父母也能信任孩子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通过下面倾听三步骤:
第一,听孩子说。静下来,多听听孩子说话,无论什么都可以,只要他愿意说都可以;
第二,给予回应。听的时候还要积极地给予回应,必要时肯定赞扬。如这个你都能看到,观察得真仔细呀。你们同学真有创意呀等等。有时,也可以使用门把手原则,也就是作一个简单的回应,比如:哦、我明白了、嗯、啊、还有呢、还有呢或者耸耸肩等。或者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让孩子多说,或者换一个方式重复孩子说过的话,总之是引导孩子充分的表达;
第三,少做评判。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不是原则性的事情,不要做评判,除非是孩子邀请你一起探讨,但那也是就事情论事情,不能对于人进行评判;
通过这三步,孩子会说得越来越多,家长也可以将家里、亲朋好友之间发生的事情与孩子分享,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沟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与孩子用心交流:
一是听孩子说。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说的就先不说。
二是给予回应。积极的反馈非常重要,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听,而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是少作评判。普通的交流不必上纲上线作评判,主打一个开心交流。
说到这,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孩子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候可以说很多,却不愿意跟你说呢?
我们是否给了他们说话的主动权,是否真诚地倾听他们,与他们交流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请把说话的主动权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