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从美国回来小聚,少不了要吃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除了豆浆、油条、烧饼,小笼汤包、肴肉,更多的是新鲜蔬菜。其中还要品尝一样“小鲜”,能不能算小鲜也是有争议的,因为那其实是最普通的“罐头里焖肉”——螺蛳。
螺蛳是春天最早入市的。因为清明前后的螺蛳肉质更紧实,鲜而肥。把鲜活的螺蛳养在清水里,滴几滴菜油,让它们吐尽泥沙,排净污秽,然后剪掉螺蛳屁股,加葱姜酒和一点点辣椒胡椒八角五香入锅翻炒,再根据各自口味加佐料添水闷烧。须臾,一碗乌光锃亮、香烫热辣的炒螺蛳便出锅了。吃螺蛳这件事,最具吸引力的环节是“嘬(吮)”,对着小小的螺蛳壳“嗞嗞”地“嘬”着,不仅嘬出的螺蛳肉,更嘬出鲜浓的螺蛳原汁,让人一颗接一颗地停不下来。虽说嘬螺蛳的样子不雅,发出的声音更难听,但正是这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成就了食螺蛳的乐趣,也体现了过小日子的怡然自得。
在江浙一带,也有把螺蛳壳里的螺蛳肉剔去肚肠,挑出螺蛳头来炒韭菜的,味道别有一番风味,但这样的做法跟剥出来的瓜子仁一样,虽然吃起来方便,却少了自嘬自嗑的乐趣,少了能够一并吮吸到的原汁原味。记得年轻时,时任团委书记,曾组织了一批团员吃螺蛳。那时物质匮乏,不像现在路边到处是吃的。我们买了十斤螺蛳,大家一起动手剪螺蛳屁股。有用剪刀的,有用老虎钳的,也有用菜刀砍的,自然剪去的螺尾也是大小不一,忙得是不亦乐乎。螺蛳宴上,吃法也是各有绝招。好多北方人不解螺蛳的吃法,没有掌握嘬的要领。也有狠命嘬了之后,把螺蛳肉连同着螺蛳肚肠一同吞下去的。更多的是嘬不出来,尽管费了好大的劲才吃到一个,依然兴致昂然。同桌的南方人则显得很是自得其乐。
吃螺蛳的意义在于做得精,吃得巧,这里面也包含了心灵手巧的互动。有时,细细地琢磨,慢慢地赏味,本身是从小处着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