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曾说:“人生而热闹,却无往不在孤独之中。”
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来到世上,最后又要孑然一身地离开。人生不过百年的光阴里,我们都在和孤独与迷茫打交道。
随着剧版《百年孤独》的开播,全球又一次掀起了观影热潮。
《百年孤独》里布恩迪亚家族的所有人,也都曾深陷这样的痛苦之中。
第一代的布恩迪亚,曾想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马孔多,于是他建造实验室,整日钻研,却被人视作疯子、异类。
他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为捍卫自由党的权益,数次发动武装起义。可后来奥雷里亚诺却发现,一切战争都毫无意义……
他的女儿阿玛兰妲,因为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多次拒婚追求者,导致对方自杀。此后,她缠着黑纱赎罪,孤独成了陪伴她百年的旋律,愧疚成了陪伴她生命的余烬。
他的曾曾孙女梅梅,因为母亲的不理解,痛失所爱,被送去了修道院。她余生都在那里度过,直到死去,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就连最得人心、最通透明事理的大家长乌尔苏拉,也因害怕家族诅咒,会生出带有猪尾巴的后代,而整日忧心忡忡……
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迷茫、孤独、挣扎、无助。剧外的我们也是如此,在人群里找不到认同,反观内心又觉得迷雾重重。
于是,我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产生了诸多的无力感,陷进孤独的沼泽中难以自拔。就像刘同所说:“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便是成长。”
纵使此刻我们被孤独缠身,被迷茫遮住了双眼,我们仍能在孤独中审视人生,审视自己。
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内心的需求,看清人生的方向时,才会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人生的宴会
最终留下的只有你自己
人生宛如一场盛大宴会,我们与各色人等相遇、相知、相伴,共度难忘时光。但当宴席终了,灯光暗淡,我们只能独自踏上归途。
正所谓“最终留下的,肯定只有你一个人。也叫没有不散的宴席,都会离场,都会结束的。我们跟任何人的链接,都有结束的那一天。
所以真相是什么?
真相就是你自己在陪伴你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无数次的告别是成长契机,孤独则是自我绽放的土壤。
学会告别与和解
成长的必经之路
听过一句话:
“孤独和痛苦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其和平共处。”
如果你硬要与痛苦对抗,那欢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学会接纳困厄与苦楚,很多伤痛才有可能不药而愈。
告别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主题,从童年到成年,从学校到社会,我们不断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告别。离别似心灵洗礼,让我们在不舍与痛苦中成长。
离家求学与父母告别,学会独立,面对生活挑战,学会照顾自己、规划时间、适应新环境,明白成长需在告别中坚强;与朋友分别,因距离或变故,友情珍贵成心底烙印……
我们怀念欢乐时光,珍惜曾经陪伴,懂得人生无永恒相聚,但离别也让我们更珍惜相聚,学会珍惜、感恩,在孤独中寻力量。
孤独是人生独特体验
自我绽放的土壤
孤独是人生独特体验,独自面对生活挑战、内心迷茫时油然而生。但孤独非全负面,更是自我绽放土壤。
孤独中,可静心倾听内心,不受外界干扰,深入思考人生目标、价值观和梦想。在宁静空间里,重新审视生活,发现优缺点,规划未来。
每一段自我陪伴
都是你觉醒的契机
经历告别与孤独后,我们明白真相:最终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百年孤独》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唯有孤独永恒。
在以孤独为底色的人生中,我们还要时刻承受着爱恨和死亡的侵蚀,所以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看透、放下。
看透了,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放下了,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治愈伤痛的解药,从来都藏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自己世界里,找到快乐满足,用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
写在最后
人生是充满告别与孤独的旅程,我们与无数人相遇告别,在孤独中成长绽放。理解告别意义、孤独价值后,发现最终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要勇敢面对告别,珍惜孤独,用自我陪伴力量,书写精彩人生。
独行旅程中,或遇风雨,也会迎彩虹;或感迷茫,也会找方向。
始终相信,自己就是最坚实的依靠。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析万物之理
与万物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