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明老师团队: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统编教材特意安排了习作单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将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呢?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或想法。
焦兵书老师团队:
学习肯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的读书量、课程量和作业量,注定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但这些学习任务,肯定会遭遇现实工作、家庭生活或个人惰性的挑战。请问你们团队,是怎么兼顾学习任务量和学习持久动力,以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
党玲芬老师团队:
成长共同体已成为现在团队行走的成长样态。您认为一个真正的成长共同体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作为共同体的引领者,怎样做到既精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又使共同体中的成长伙伴个性得以充分地发展?
贾:引领者要做先行者。
贾振才老师团队:
在“双减”和新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成为新形势下的重点和难点,请问对方团队,你们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请从理念和实践上简要谈一谈。
整本书阅读依据的理论,王荣生,把课文当引子。对《西游记》相关解读心里有数,超前谋划,阅读存折。在过程中要做实做细,如研究人物,先研究师徒四人,再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妖怪。最后还要梳理总结,有价值的东西要整理,如整理出一本《西游记》阅读成果电子书。表现好的发个奖状,都可以。
看不完的风景,听不完的故事。
于德明:方向明确了,策略正确了,必然会做出成绩了。两点,一是坚持做,二是及时反思。
焦兵书:勤奋的四个境界:身体、意识、脑子、精神勤奋。认识一种事物的,第一序改变,第二序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了没有?一是专,二是博。推荐阅读《人生的算法》《走在孩子后面》《企业领导的批评艺术》。
党玲芬:三个意识:目标意识。为了什么去努力?初心是什么?
贾振才: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通过反思实践,多次努力才能找到一条路。静下心来问问:走过的路有没有可改进之处。改进自己,真学习,真投入,真努力,就距离成绩很近了,就一定能走出一个精神饱满,闪闪发光的自己。
魏瑜:物化成长的成果,在不断被认可中记取着力量。不过又容易迷失自己。如何避免?成长是为了寻找一种不让自己堕落的方式。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精心做事就好了,要有十年的目标,要有清零的心态。
走出沙漠最好的路是朝着北极星。
李丹: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要常常回头看看,要有清零的心态。及时修正,未来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三点建议:一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即勤奋。跟同事沟通,合理做好作息。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挑选重要的事情来做。专业成长只要在路上,就好。三是做好沟通 和协调。在必要的是时候用和家人的沟通做好事情。成长不易,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呢?
贾振才导师回答:道德方面要培养,用老师自己的赤诚之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人,成为大写之人。人之为人,才之才人。
于德明导师:做正经的事儿,向上是我们唯一需要竭尽全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