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方式,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能够学会“和善而坚定”。

以前读书,一本书读一遍就过了,一年下来读了几十本书,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

仅仅就知道整本书主要意思是什么,但无法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是毫无收获。

最近想着是否需要改变一下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从源头去挖掘,人很难有彻底的颠覆,但彻底打通底层逻辑,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踏实的深深扎根于自己想要突破的那个领域,并且学以致用,才能突破自己。

今天听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把书中学到的内容摘录下来,写一遍头脑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以后也会更方便翻阅。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简·尼尔森,她是一位教育学博士,也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一听这些头衔就感觉到是一本重磅书籍,值得反复研读。

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上百万册,一个人有如此大的成就,一定是在教育这块领域投入了很多,并且有自己深度的思考和见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樊登老师在讲解这本书的时候,开头写到,2016年他在一个教育论坛上遇到了简·尼尔森的女儿玛丽,玛丽作为发言嘉宾,说的这句话值得每个家长都需要反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以前听过这句话,但不知道来源于此,的确如此,感觉到痛苦的事情,一定是我们需要去突破的。

整本书我们需要记住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叫作“温柔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

怎么样才达到了“正面管教”的目的?

1、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教养环境

2、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

3、跟着父母学会特别多关于生存的技能和与他人互动的方法

以上这些就达到了正面管教的目的。(孩子童年2大最重要的价值:归属感和价值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认为,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价值的感知力。---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的能力很强。--有能力理解个人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的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

6、整体把握能力强。--有责任感、适应力。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评估局面

父母的严厉教育方式,常常会导致孩子短期内听话,但孩子内心会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实际上孩子是不会因为父母的严厉斥责而心甘情愿的改变自己的言行。

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低就越没有自律性。

严厉的教养方法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所以孩子就越不自律。

孩子来到世界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道歉,父母必须要跟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才能树立一个边界。

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依据?

1、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又有确定的边界

2、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特殊的,有价值的。

3、教养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

打骂的方式一定是短期有效,家长需要运用长期的教养方法

4、有价值的生活技能、良好的品格

父母要保持平稳的情绪态度,用建设性的方法解决跟孩子的问题

--教会孩子尊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行为失当的孩子,是因为他丧失了自信心。

一个人有社会价值,内心会特别愉快,需要培养孩子具有社会价值感。

要学会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本质,例如愤怒、生气、捣乱等,背后是寻求更多的关注和被爱的需求。

更多的“肯定”孩子的动机和过程,可以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

一定要把错误当做反思的机会,让孩子学会经验。

营造“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事情发生都很正常,当孩子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他就有能力解决问题,父母要在“平静的时候”解决问题,对孩子宽容一点,父母也会对自己更宽容一点。

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既可以用来教育孩子,更可以用来调整自己。

--我的思考:每个人没有真正亲身体验一件事情就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把问题看得很简单,就如同我一样,还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就会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自己从小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没有那么注重家庭教育不也长大成人了。

但事实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代人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知识对于大脑的充斥也是非常庞大的,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活出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这本《正面管教》里面讲解的理论内容和实操工具,特别值得家长落地去实践,“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才是长久的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