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实习生加分宝典,可能对你有用。
Hello,早上好。
自己从实习生的身份慢慢转变成为部门的老人,也陆续带过几个实习生,看着从刚入职的懵懂到日渐高效,甚是感慨。
无论在大公司小公司实习,自己真正掌握到什么才是关键的部分,哪怕是当个工具人,也得是准备最充足的时间管理大师和效率达人。
今天的职场小tips分享,不想站在Leader教唆的角度去讲,而是自己从 编辑实习生 一路来的工作习惯与教训。
希望能对正在实习或即将实习的小朋友们有些许启发,如果用不到,那说明你已经可以可以相对高效完成工作,欢迎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心得!
01. 工作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虽然被引用过很多次,但确实很适合放在工作前,充分的准备能够让你看起来更靠谱。
第一步:了解具体工作
面试前你通过浅显的信息了解公司,面试通过Hr及部门老大了解更详细的公司介绍及工作讲解,将这些信息与招聘JD再次结合。
你就基本可以确认所属部门在公司做的事情是否属于核心工作,也能通过讲解让你加深这份工作满足感及意义。
确认了部门定位后,接下来你就得摸清楚自己的工作属性了,这时候的细分可以从大致范畴到各个细节划分。
以编辑部实习生为例,主要工作可以大致分为:原创内容输出、平台运营、日常设计、简单商务对接。
大致范畴再次细分,例如原创内容输出可以细分为:日常输入、文章拆解、定期选题会、文章撰写、图片制作、基础排版、标题摘要等等……
这个过程建议大家分得越详细越好,你可以再不断延伸,找到每个版块的主次重要性和自己长短处,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问题暴露。
第二步:梳理工作流程
当你把这些工作内容大致摸清楚以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梳理工作流程了,这个环节是可以让你做事情更加流畅,避免凌乱。
一般部门前辈会给你一份传统的工作指南,里面可能会有关于某个常规工作的流程,从工作内容到时间节点都会写上。
例如一篇文章的完成需要经历:提交大纲、选题会、初稿改改改改、想标题、策划留言互动等等。
流程形式不限,但自己得清楚
但大多数情况下前辈给的流程他们自己不一定会遵守,作为实习生的你也可以结合自己习惯去优化它,并向前辈反馈更优质的流程。
第三步:工具准备
职场讲究效率,那得有一手好工具。
简历精通office,却只会打开,那你就0分;
快速上手部门教你的工具,你可能是60分;
但如果你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把你熟悉的工具拿到工作中变成提高效率的生产力,让你的同事刮目相看,那你可能就是80分了。
当你坐下摸到电脑那一刻开始,你就可以开始把你常用的工具安装到电脑里,实习期间你的前辈也可能不间断给你安利一些不错的软件工具,从而替代提升效率。
有些岗位可能1-2个软件足矣,但如果是编辑实习生,那就远远不够了,技多不压身,第三方排版、插件、做图、基础剪辑、代码交互、更多花里胡哨小技巧。
· 能百度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 能用小插件处理,就绝不用PS
· 能用小工具批量处理,就不一张一张处理
· 软件能少装就少装,多功能合一的就最香
02. 时间分配
这可能是每个实习生都会遇到的问题,积压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到头来还被领导来一句:你效率太低了。
别急当场爆炸先,我在这里总结我自己的一个小经验,也是我和两个实习生说过的话:“你需要划分好时间。”
时间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有很多啦,比如优先级、碎片化等等这些词,而我认为这些词并不是多者取一的关系,它们往往能够合并在一起对工作进行时间划分。
首先最最最重要:区分好工作内容,明确事情的优先级,给与每个工作内容设置一个ddl或大致时间段。
· 先把所有事情列出来,看看有多少?
· 哪件事最重要?我打算花多少时间做?
· 哪件事deadline比较远,我可以放到周五再做!
· 哪件事需要等其他人确认后,我才能开始做的?
接着是对工作内容将时间进行划分,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为:重复性工作 及创造性工作。
一些重复性的事情,往往是一些技术含量低且琐碎的事情,但这种事情或许可以在一个小时间段内集中完成。
还是以编辑实习为例,推文排版这事,你完全没必要每天推送前才开始排版作图编辑预览,这种繁琐的事情每天都来一遍,既折磨自己,又折磨同事。
如果排期确定的早,完全可以提前去完成排版、封面图、关键词设置、甚至提前定时,像我们一般会提前一星期确认排期,一星期推送排版两小时足矣。
创造性工作,这种工作是你的核心工作,往往会使你脱发日益严重,比如写文章,做设计,敲代码,写策划案……
我对部门的要求就是:每周要给自己留2-3天的充分写文时间,写文作图完全沉浸式,最好不被其他工作打扰。
对接时间,被“打扰”的时间,可能就是每周的例会,或者是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对接反馈了,这部分工作往往挺耗时的,且会影响心情。
但如果对接效率低,也容易耽误你的正常工作进度,那这时候你可能需要再准备一个“预备时间”,也可以说是 合理咕咕咕 时间。
如果留一定的时间预备,用于其他对接或者突发事件,让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突发的事情延误,并能及时给出新的替代方案。
根据自己工作的优先级、工作内容等等方面,你可以生成属于自己的周计划日程表,找到适合自己就好!
03. 日常记录
说完入职准备和时间规划,再说说日程记录,目的就是通过记录,随时汇报工作进度,反馈问题等。
哦对了,还有一个时间上边漏说了,叫做碎片化时间。
你可能就是在刷刷知乎微博,逛逛图片网站,翻翻论坛帖子,但这些时间如果你不摸鱼的话其实也可以好好利用,将一些有用的消息即时记录下来。
记录工具太多了,便签、便利贴、笔记本、笔记软件、单人微信群等等,碎片化记录后记得整理分类,不然就会积灰的。
碎片记录工具 - flomo
我个人早期更喜欢用纸质版笔记本来记录推送排期及开会记下的信息,日历记录下本周推送,其余板块也根据不同项目进行了划分,铺在桌面上随时记住。
后来用幕布替代了纸质笔记本,但之前养成定期看周计划日志的习惯还在,这样就不会忘记周一的事(年纪大了易忘事)
桌面管理
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舒服的桌面管理也能够让你在工作的时候思路清晰许多,还可以把桌面日历挂在桌面,方便查看日常安排,写过的文章很多后台搜搜吧。
其他的日常记录,我觉得可以分为 : 学会反馈 和 周报填写。
学会反馈
及时反馈,是我从前辈那里学来的职场底线,以前因为这个被批评过不少,所以我会喜欢及时反馈的人,起码知道进度。
我认为一般公司的沟通,不用像抠字眼一样讲究说辞,把事情进度和遇到的问题说清楚,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寻求帮助配合即可。
但,一定要敢去沟通,不要等到 deadline 才开始解释为什么没按时完成。给出意见后进行完善优化后也要及时反馈结果。
周报填写
钉钉里的日报实在太吓人了,建议还是直接写周报好一些,图文并茂,带上数据,方便你的 leader 看到你一周的工作进度和问题。
周报也不需要写得多花里胡哨,直接用钉钉的周模板即可:本周完成,本周工作总结,下周工作计划、需协调与帮助。
填写的内容就如实填写即可,项目+数据+分析,简单点就好,当然一些数据你也可以登记上与上周数据对比,这个也是加分点,单独再做图表就太费事了。
· 完成《xx文章-100%》及《xx文章-70%-缺素材》
· 完成《ipad视频》初剪辑,下周完成终版剪辑
写在最后
有一句话说得好:实习生分两种,一种是能够提前转正的,一种是等实习期到了马上解雇的。
工作嘛,执行层面无非就是配合完成工作目标,拆解任务,解决问题,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不断对接,不断怀疑人生再一直肝的过程。
当你足够熟悉了解工作内容和流程后,你就可以尝试慢慢跳出单一执行者的角色,开始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并努力,甚至尝试去当小负责人就更赞了。
ok,简单说了几个点。
希望我的简单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