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半,从家人身上,以前困惑我的几件事情,我突然明白了
一、以前困惑于父母从年轻以来一直争吵不断的相处模式。父亲爱喝酒,母亲看到父亲喝酒,轻则进行不重样的“喝酒如何伤身体”的科普式叨叨,重则面目狰狞,河东狮吼。我多次劝过他们,我劝父亲少喝点酒,我劝母亲少唠叨几句。但他俩依旧我行我素,四五十年下来了,父亲的酒照样喝,母亲的抱怨仍不停歇。 现在,我明白了,谁都主宰不了谁的人生,哪怕这人是夫妻或父母儿女。除非主人公自己想改写人生的剧本。
二、以前困惑于儿子的不刻苦,不上进。从上小学开始,我就严格要求儿子,要积极进取,勇争第一。如果发现儿子退步了,自己就开始着急,焦虑,连带对儿子冷嘲热讽,埋怨儿子不争气。以后儿子上班了,还是不断鞭策他继续考在职研究生,积极参加遴选,考各种证书。但性格温和的儿子虽然表面没有明示出反感和抵触,只是在电话里“嗯啊”地答应着,但却用行动证明了他对我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虽然一没有考研,二没有考证,但工作认真踏实,很得领导肯定,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还被推荐荣立“三等功”。 现在,我明白了,对孩子适度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但若过分控制,则成了一种阻碍孩子成长的枷锁。对学习干涉过多,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干涉过多,对阻碍孩子自己对职场之路的规划和发展。父母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即可。勇于放手让孩子飞翔,做好孩子永远的后盾和可以休憩的港湾。
三、以前困惑于老公的不浪漫和大男子主义。从来不记得结婚纪念日,从来不把我的生日放在心上,不仅不会对我甜言蜜语,反而总是挑剔和指责;尽管他无不良嗜好,勤俭持家,做得一手好菜,工资全部上交。但我感觉我们两人严重三观不合,这样的日子好无趣,好压抑。 现在,我明白了,我把顺序弄反了。应该是:尽管老公不浪漫和大男子主义,也从来不记得结婚纪念日和我的生日,不会甜言蜜语,时常挑剔和指责;但是,老公无不良嗜好,勤俭持家,做得一手好菜,工资全部上交。这些优点足以掩盖他的缺点,而且,对于缺点嘛,也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不浪漫和不会甜言蜜语更让人踏实和放心,挑剔和指责说明对我还有期待,我还有提升的空间。对他的冷嘲热讽我学会在耳朵上安装一个过滤器,过滤掉他情绪化的部分,只留下对提升我有益的养料。比如,他说:你这人怎么总是笨手笨脚的,这个碗又让你磕出一个口子。我过滤为:我刷碗确实不小心,导致磕出一个口子,下次注意轻拿轻放。看,这样一来,在他的督促下,我不就越来越完美了嘛?思维一变天地宽,把注意力放在老公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不仅不觉得压抑和无趣,反而庆幸自己碰对了人呢。
人生过半,从家人身上,我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