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623 预测阅读时长5分钟
01
洗完澡出门,长发飘啊飘,突然面前一把沙土,一部分粘了满头,一部分顺着地心引力流进了衣领里。
感觉真是糟透了。
这个扬了我一脸沙土的是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从身高上来看,为了瞄的准确,他还是蹦起来的。
而孩子的妈妈,只是在旁边象征性的说了一句“哎呀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连句道歉都没有。
我强调:“他突然蹦出来扬了我一身土。”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你们也不认识我”。
言下之意挺明显的:你孩子对着陌生人恶作剧,好歹说句对不起吧。
孩子的妈妈顿时大叫:“哎呦,你这姑娘,还跟小孩儿计较。”又要笑不笑的对着一旁遛狗的阿姨:“你说这姑娘,嫌小孩玩儿、弄到她身上了,要跟我吵架呢!”
阿姨看了我一眼——我猜当时自己应该是目瞪口呆外加一头土,拉着我往一旁走:“别理她,你一姑娘,跟她在外面吵起来不好看。“
所以到底是谁要跟她吵啊!
我回头看时,孩子妈妈正带着她的大宝贝在挖公共花坛里的土呢。
有这样的熊家长,一点也不奇怪能培养出没礼貌的孩子。
02
“熊孩子”又挨打了。
上个月“公交车上玩闹男孩被背摔踩头”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中,小男孩因几次伸脚故意踢一青年男子,被该男子拎起来摔在地上,并在头部连踹三脚。
事件由谁挑起暂且不论,近几年熊孩子的话题似乎自带引线,一点就着,保险公司甚至推出了“熊孩子险”——用于赔偿孩子由于过失造成的他人财产及人身损失。
而知乎上类似 “怎样不动声色地应付熊孩子?”“如何一针见血地彻底击溃熊孩子和熊家长?”的问题比比皆是,仿佛谈论的不是孩子,而是恐怖分子。
很多人对“公交车男孩被打”事件中的热评多是“揍得太爽了”“为民除害”“干得漂亮”一类颇为不解,他们把这些归咎于现在的年轻人对孩子毫无耐心,犯了错就要严肃处罚,连长大的时间都不肯给。
事实真是如此吗?
03
实际上,点开那些关于熊孩子的话题,你会发现,多数人对孩子们是秉持着宽容的态度的,而孩子背后的熊家长,才是大家气愤不已的原因。
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思想:“我的孩子还小,说他有错是别人小心眼,规则和他人的利益与我们无关,只要我家孩子开心。”
这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溺爱,而是妄想把孩子放在了生物链的顶端——幻想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喜好,来主宰整个世界。
也正因如此,“熊孩子”每次惹祸,都能在热门挂上好一阵。
孩子在心智不成熟时才更加需要正确引导,以“孩子小”为借口一味的放纵,不仅伤人,也会害己。如果公交车上的男孩父亲在孩子第一次伸脚踢向别人的时候及时制止,也许七岁男孩就不会重伤住院了。
而这个事件中的叫好声,并不是在为以暴制暴、虐孩子喝彩,而是冲向所有的熊家长们:“你们自己不教育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总会有人替你教训他们的。”
04
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和青年都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而这件大事,往往藏在小事之中。
到达4D体验馆的时候,发现只有我和一个三口之家。
体验项目是在一个“小火车”里投影,我进去的时候正放映美国农场,小男孩一直在哭,担心“我们到美国了可怎么回去啊?”
令我惊讶的是,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他的父母只告诉他“参观结束爸妈带你回去”之后,就不再安慰他了,他的妈妈甚至还过来跟我聊天:他们是来给儿子过5周岁生日的。
我疑惑道:“就这么让他哭?”
男孩妈妈说:“哭吧,没有大声吵到别人就好,哭完再说。”
不忍心的工作人员过去给了一支棒棒糖,被孩子生气的扔到地上。
他的爸爸立刻过去:“谢谢,您别管他,让他哭。“然后蹲下对男孩说:“怎么能这么没有礼貌,快跟阿姨道歉。”孩子哭着说了句对不起。
男孩冷静下来之后时候,爸爸说:“哭够了吗?打算再哭一会吗?”
男孩低头不说话。
爸爸又一次蹲下来:“现在想想,开始的那个还害怕吗?”
男孩摇头。
“你是男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不能光哭,要试试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你就是大孩子了,要懂礼貌,阿姨给你糖怎么能扔在地上呢?你给别人的东西被被扔在地上,你会不会不高兴呢?”
小男孩抱着爸爸:“知道错了。”
爸爸抱抱他:“那亲亲爸爸吧。”
我在旁边敬佩的一塌糊涂。
一件如此小的事情,居然同时向孩子灌输了“勇气”和“礼貌”两个品质,被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会被网友们归列为“熊孩子”进行口诛笔伐吗?
才怪。
05
当然,虽然熊家长们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但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实在是不值得提倡,撇去以大欺小、以暴制暴的道德问题,他在还没明白哪错了就挨了打,说不定会造成“打得赢就对了”的思想。
为了填补一个坑而掉入一个更深的沟,实在算不上明智之举。
既然暴力必须抵制,减少熊孩子的任务,显然要靠各位家长。
之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因为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正确的引导,比起说教要有用得多。对孩子而言,习惯的力量往往大于规则,因为规则很快就忘记了,而习惯培养成功,便像齿轮一样,牵引着他们后续的成长。
06
习惯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熊孩子们之所以熊,很多时候是因为有恃无恐:前脚去惹祸,后脚就有家长们在收拾烂摊子。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会认为反正永远有家长在身边撑腰,而如果犯了错要自己去道歉,或者受到轻微的惩罚,就会意识到:以后不可以做这样的事。
曾听人讲:一个小孩把别人养的盆栽摘了,她的爸爸与她一起重新种了一盆在道歉时还给人家,体验过种花的不容易,就没有再去做过类似的事情。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
没有一个孩子是出生起就恶意调皮的,他们心灵敏感,很容易接受身边的影响,身为家长,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例如上文提到的男孩爸爸,在让孩子向工作人员道歉时,自己先表达了谢意;妈妈放任他哭够了的前提是说“没有吵到别人”,显然平日里自己也是会注意公共素质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很容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熊家长们正相反,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不是道歉,而是与人争吵—并且多数会在对方“不跟你一般见识”的豁达下取得胜利,这很容易让孩子以为只要蛮不讲理就能胡作非为——反正别人也不跟自己计较。
第三,父母和孩子都要知道“哭没用”
宠爱一旦失去了底线,就会变成纵容。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一哭闹就立刻停止训斥,道理没听完,孩子也就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同时他发现这样有用,立刻变得无法无天,反正最后哭一会就行了。
所以在不会让孩子误会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偶尔“狠心”一会,让他哭完,关注别太过火而哭坏眼睛就好。
习惯的养成远不止这三点,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与时俱进,千万别以“孩子还小,教了也不懂”为借口逃避教育的责任。
毕竟,你不去教育,别人替你教育的时候,火力开到多大是预测不了的。
<end>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