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儿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又到了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的季节,想来,这古来的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午不大明显,一到下午四五点钟,哈欠连天,一个接一个地打起来没完。不由得想起来了母亲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字面之意是说,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凉时容易疲乏,在炎热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节又容易贪睡不起。

其实,这是人对睡眠的需求与自然相吻合的内涵,具体是指人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夏打盹儿”是人在夏天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小,“打盹”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其核心意义是指睡眠时间“短”;“睡不醒的冬三月”则是指人在冬天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大,似乎总也“睡不醒”;人在春天和秋天则介于“打盹”与“睡不醒”之间,用“困”和“乏”来表示。

人在不同季节对睡眠需求的差异,天气转暖,人体体表温度升高,血液涌向四肢,五脏六腑和大脑就开始缺血,大脑一缺血,人就容易犯困。春困越明显,亚健康状态越严重。

肝不好的人,春天不仅犯困而且肚子会胀,尤其是饭后。心脏不好的人,春困会伴有胸闷、气短,有些人还有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症状最明显,整个人都会显得冷漠麻木,生无可恋,伤春悲秋。

水滴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