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亭长前,在家乡,属于游手好闲的另类分子。说好听点是江湖游侠,难听点就是混混流氓。当然,也有说他可能是地方豪强的。
很多熟悉他的人,都对他的行止不以为然。他身为庄户人,好逸恶劳,不守本分。成天里只顾喝酒吃肉,交朋结友的,不能挣钱,还得往外烧钱。
不惑之年,依然是个身无长物的光棍混混,正经人家多半看不上他。没成家先有了私生子刘肥,是个不讲究的。
没钱了,估计除了回家讨要, 还会耍赖使横。连樊哙的狗肉钱,他都会一赊再赊,最后居然不打不成交了。
连孔武有力,胆大心细的樊哙也无奈呀。这厮,简直就是个,惹是生非的主啊。
刘老爹实在没办法,不能眼睁睁看着老大不小的儿子,一直混吃等死。只好凑钱,帮他捐了个空缺职位,也就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大概类同于现代的辅警、联防队长。有职权名称,小有职权,领着朝廷俸禄,但是并不在正式官员编制内。
亭长的官职,充其量就顶芝麻绿豆大。当时十里为一亭,设一个亭长。一里,有百十户人家。石庭为一乡,乡之上为县,区划的最高级别郡。
一亭之长,基本相当于村长或街道办事处主任这样的级别。主要管理千户内人家的治安警卫,以及监管检查停留旅客。查查户口、抓抓盲流之类。
象刘邦这样的刺儿头混混,以黑治黑,善于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手段能力,肯定比普通人强。也算能人尽其用,一展所长。
官不大,到底有些小小职权,更为刘邦交朋结友,流连酒色,打开了假公济私的方便之门。
但是能把酒肉朋友,交成肱骨之臣的,古往今来也算少有。除了运气,不得不说刘邦的个人魅力,还是很强的。
能够令兄弟信服生死追随,这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能力。
知人善用,是刘邦一大强项。
尽管他动不动就飙脏话发脾气,骂得手下抬不起头。可偏偏,他手下聚集了一帮草莽英雄谋臣,个顶个的好用。
樊哙、萧何、夏侯婴、曹参等人,都是在这个阶段加深了解的,玩出过命兄弟情的。其后也为刘邦打江山、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史记《高祖本纪》中,还记载了高主当亭长时,曾以竹皮自制鹊尾冠戴。甚至派手下专管抓盗贼的“求盗卒”,出差到鲁国帮他弄这款帽子。发迹称王后,还喜欢戴,后来这个刘氏冠还流行起来,成为尊荣的象征,规定凡爵位在“公乘”以上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帽子戴。
晋朝皇帝祭祀的时候,都得戴这种帽子。爱击筑放歌、挥剑起舞的汉高祖,微末时,就能引领一时风潮。
亭长职位虽卑微,却给刘邦搭建人脉、拓宽眼界,提供了历练提升的舞台。
他身上有股痞坏的豪气,说起大话,面不改色心不跳,很会忽悠。
在上司的宴饮中,也敢打秋风吃白饭,身无分文,却能信口打白条夸海口,喊出礼金万钱。连他的死党萧何,都替他躁得慌。
偏偏他就能大咧咧地,若有其事,还真能令人瞩目。为他引来了未来泰山吕太公的青眼,娶了贤内助加创业伙伴的吕雉,为他争天下提供了助力。
说来,从小小的亭长逆袭成开国雄主,刘邦这个泗水亭亭长,在史海中彻底被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