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插叙一下——
一笔好文章的封常清
封常清,本蒲州人。从小父母双亡,由于他外公犯了罪,随外公一起流放安西。老头子在守城门之际,仍旧不改读书旧习,常常让外孙封常清坐在城门楼上,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积年以来,封常清也博览群书。后老外公老病客死他乡,封常清开始了孤贫无依的生活,一直到三十多岁还只是个普通军士。
这时候,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时,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每次出门都有随行副官三十多人跟从,衣甲鲜明,气宇轩昂。
封常清看着眼热,“慨然发愤”,径直跑进高仙芝的营帐,报名要当高仙芝的随从副官。
高仙芝定睛观瞧,但见来人——身形瘦小,相貌寝陋,走路还一瘸一拐,于是断然拒绝。
可第二天,封常清又跑进帐报名,高仙芝很不耐烦,骂道:“我随行副官人数足够,何烦复来!”
封常清也火了,说:“我倾慕您的英明高义,愿于左右伺候以听驱遣。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您怎能这样拒绝我啊。”
高仙芝依然没答应。但是架不住封常清的毅力,天天“晨夕不离其门,凡数十日”,死缠烂打,高仙芝烦透了,“你上我这里打卡来啦!”
确实也被他感动了,就胡乱收他做了一名随从副官。
开元年间,有一次,某部落叛唐,高仙芝受命,率两千骑兵昼夜兼程,于绫岭半路邀击,整个部落几乎被一锅端掉,只跑出几个人。
破敌之后,封常清在军帐中为高仙芝写“奏捷书”,使出当年他外公教他的所有本事,将一篇文章写得妙笔生花,把唐军一路上艰苦行军、与敌人缠斗到获胜的过程渲染刻画得面面俱到,“仙芝大骇异之”,从此对这个“文科生”刮目相看。
以此役为晋升契机,封常清得授“判官”(高级参谋)一职,逐渐以军功不断升迁。
在高仙芝击破小勃律的战役中,封常清也是有功之将。高仙芝代替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后,推荐封常清为节度判官。不久,朝廷加授封常清朝散大夫,专职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务。
高仙芝每次有重大军事行动,全赖封常清留守后方,保障一切征讨所需的后勤给养。
也算是才为所用,封常清才学不俗,明敏果决,成为高仙芝不能暂失的左膀右臂。
话说高仙芝乳母有个儿子名叫郑德诠,在军中为郎将,自以为是节度使的“干弟弟”,很不把曾在干哥哥身边伺候的封常清当回事。
有一次,封常清外出回营,众将都迎前马上施军礼,惟独郑德诠打马从封常清马头前突过,理也不理。
封常清回到府衙,派人把郑德诠唤入。衙中有门数重,郑德诠每过一门,身后就“咣当”一声大门紧闭,郑德诠心中暗惊,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来到议事厅。
封常清说:“我出身寒微,想当初为了一个随从副官的职位,多次到节度使(高仙芝)府前哀乞,这些事情难道你不知道吗?现蒙赏遇,朝廷命我为留后使,郎将你竟如此无礼,大庭广众之下,又有朝廷中使在,对我如此凌侮!今天,我要拿你这郎将立立威风、以肃军容!”
未等回话,帐下军将拥上前,按在地上行大杖六十,杖杖加力,郑德诠未嚎叫数声就昏绝,面朝地被人拖拽出去扔在府门外等死。
受杖之时,高仙芝的老婆和乳母得讯后,一直在衙外跳脚嚎哭,由于重重大门紧闭,想冲进去也不能。无奈之下,两个妇人派人快马禀报领军在外的高仙芝。高仙芝闻听消息,也大惊失色,叹口气,说:“肯定没救了!”
数日后回营,郑德诠没挨几天,还是死了。
高仙芝心中恼怒,但封常清行事自若,根本不为杖杀郑德诠的事情道歉。“于是军中股栗”,渐树威名。
天宝十一年,封常清得授安西副大都护。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摄御史大夫,获赐甲第一区(豪华别墅一座)。虽功高赏厚,封常清为人清廉勤俭,每次出征或经驿途办理公事,随从仅一两人而已,且赏罚严明,深得众心。
临危受命出征洛阳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讯传至朝廷。唐玄宗于华清宫召见封常清,问讨贼方略。由于久习边事,封常清慨言回奏:
“安禄山率凶徒十余万进犯中原,太平日久,人不知战。但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玄宗正处于忧恐之中,闻言壮之。转天,就授封常清为范阳节度,授权他去洛阳募兵征讨。
封常清到洛阳后,“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这些平日里从未经过军训、挑担推车的老弱残兵,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封大将军的悲剧结局。
天宝十四年阴历十二月,安禄山大军渡过黄河,攻陷陈留,兵锋正锐,先头部队已打到葵园。
封常清派兵与安禄山的柘羯兵逆战,“杀贼数十百人”。
不久安禄山大军继至,封常清退入洛阳上东门,抵抗不住,最终各路贼兵攻进四门,鼓噪杀掠。此后,封常清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败。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不得已,率残兵至谷水,西奔陕郡。
半路,封常清遇见高仙芝,详细汇报了安禄山的兵情兵力,嘱咐高仙芝千万不要轻敌,莫与贼争锋。高仙芝急忙率军退守潼关,这才保证了通往长安最重要隘口的安全。
然而唐玄宗得知封常清败讯,非常恼怒,觉得封常清眼高手低,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一塌糊涂,下令削夺封常清一切官爵,令他于高仙芝军中“白衣效力”。
哎,世事无常,封大将军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即使如此,封常清仍旧无悔无怨,高仙芝对他也始终如一,仍然“令其监巡左右厢诸军。”
这正是:投笔从戎功垂西域,兵败山倒罪失东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