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旦孩子参与意见,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可以思辩讨论的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讨论并非评判。
当你认为孩子的想法确实有欠考量时,你可以帮他分析利弊,哪怕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也会慎重地做出选择。
比如,你本来和孩子约好周末一起去游乐园,到了周末却飘起了雨,孩子闹着要去,你认为这样的天气不适合出门游玩。你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期待的心情,不要用一句“你真不听话”搪塞孩子,而是冷静地分析雨天和晴天游玩的利弊:“下雨天,我们有很多项目都玩不了,穿着雨衣、打着伞,玩起来也不方便。妈妈看了下天气,下周六是晴天,我想那会你应该不会错过那些你期待已久的项目。如果你一定要今天去,那妈妈只能冒着雨陪你去看看了。去游乐园只有一次机会,你在今天和下周某个晴天做一个选择吧。”
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不讲道理,当他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地配合,思考你提供的这些信息,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学习权衡利与弊的过程。这种经验多了,孩子慢慢就会清楚地认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心意。
童年里,孩子哪怕选择错了,代价也是最小的,而且都将成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效果比父母的说教管用得多。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和信心,用爱为孩子兜底,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虽然我们都喜欢孩子不顶嘴、要听话,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往往就需要借助于他们的“反驳和争辩”。唯有爱思考、敢表达,未来,孩子在生活的难题面前,才会有主见而不至于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