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解读)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阳明司天之年,燥气下临于地,肝气应而上从天气,青色起,木化金用,土气必受灾害,凉气常常到来,木坏草枯,在人体发病为胁痛、目赤、动摇、战栗、筋脉痿弱、不能久立等。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于是暴热来到,地气变为暑热蒸腾,阳气郁结于内而发生疾病,小便变为赤黄,寒热往来如同疟疾,甚至于心痛。在火气流行于草木枯槁的时候,流水不能结冰,蛰虫却外见不藏了。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太阳司天之年,寒气下临于地,心火上从天气。火气显明,火热之气起而用事,金气必然受伤,寒冷之气时时出现,寒气太过,则水结成冰,由于火气被迫而上从天气;
“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发病则为心热烦闷、咽喉干、常口渴、流涕、打喷嚏,容易悲哀,经常打呵欠,热气妄行于上,寒气报复于下,严霜不时下降,人则神气受伤,所以善忘,甚至于发生心痛。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土气滋润,水流溢满,寒水之客气加临,火为沉阴所化,万物就会因寒湿而发生变易。人体受到气运的影响,就会产生水饮内停,腹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活动不利,甚至浮肿,背后生痈。
今天学习了司天之气与脏气的关系。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