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知识)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知道”、“喜欢”、“乐在其中”,这是对知识学问深入程度的差别。夫子的这句话对于学习的境界层层递进,初读时并不感觉有什么特别,但往往真理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直到有一天缘分到了,我们才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这大概就是儒学所提倡的道在日常伦理间。
这一感触源自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随着小主年龄的增长,我的焦虑与日俱增,呈现间歇性发作。焦虑主要是被周围的宝妈们言语恐吓出来的,各个提起孩子学习一肚子苦水,说到择校都悔不当初,总结原因就是学龄前面没有抓紧。听者有意,我立志要牢牢抓住学龄前的尾巴,少走弯路。那为啥是间歇性发作呢?实在是由于我经常会加班,忙的时候无暇顾及,闲下来后,有时会萎靡不振,有时又如打了鸡血。这个时候最爱管孩子的学习,恨不能一股脑儿把所有知识都填进她的小脑瓜。起先小家伙只是小小的反抗,最终一场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那天学习四五快读,几个生字小家伙总记不住,我忍不住批评她学习的时候有口无心,没动脑子。当时她就不干了,推开书就往外跑,站在门口恨恨地说"我知道,你嫌弃我笨。我在想的,你自己没有耐心,不等我,我不喜欢你陪我学习了!"
后来小家伙自己坐到客厅的沙发上看iPad,晚饭的时候就又凑到我跟前问我:"妈妈,你知道霸王龙是什么味道的吗?是鸡肉味的,妈妈你喜欢吃鸡肉,那我猜你一定也喜欢吃霸王龙了!"说完自己在那边咯咯的笑。接着又说"我发现梁龙非常巨大呢,差不多有30米那么长,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它到有多高呢?我想我需要查一下才能找到答案。"然后她就自顾自的打开爱奇艺,找到她平时常看的恐龙类节目翻查起来。看着她专注儿快乐的模样,我一下子想到夫子的这句话。
恐龙的知识没有人特意去教她,她却能如数家珍,甚至会对接受到的讯息进行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并且看起来非常快乐!樊登老师也在课程里讲过“孩子们从来都不怕挑战,孩子们怕的是无聊。”反思我和小主之间爆发的那场争执,问题就出在学习的过程让她感到无聊了。我只求让她尽快知道这些内容,忽略方法和孩子感受,结果事与愿违。
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自己在接受一些新知的时候也常常过目即忘。回忆学生时代,我们不容易记住的东西,往往都是被要求死记硬背的。有趣的是有时我们路过哪家小店忽然听到一首歌,反而能够很快记住它的歌词,甚者有时候全身心投入某项事物,可以做到不知饥饿,不觉疲倦,任时光流逝,沉浸其中。
参照夫子的话,可以看出学习的几个层次:知道掌握、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这有点像我们以前教科书后面知识点的要求,儿时不理解它的意义,真正做到所有要求的人都是班里的学霸。但其实如果用兴趣来解释的话,人人皆能成为某个技能或领域的学霸,只要能引导好他在兴趣探索上的追求。
通过思考,我发现不止于此,这句话更大的意义其实是告诉我们自己该怎样学习和怎样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习,进而沿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我个人而言,在平时学习或工作中首先明确这件事的意义,或者自己给它赋予一个意义,这样有利于在观念上化被动为主动,把学习或工作的过程变得更享受,在享受的过程中就更容易体会到快乐,那么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于孩子学习方面,能在启蒙阶段,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点燃她的好奇心,保护好她对学习热情,在她心底种下了好学的种子。
越是读《论语》越是对夫子心生佩服。虽然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但他的思想是那么积极,态度是如此乐观,儒家思想至今能滋养我们。就比如文章开头夫子的话,我的理解,内涵并不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是积极主动的转变自己的观念,为学习赋予目的和使命感,享受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达到乐在其中的最高境界。
静静读《论语》(十一)——学习也讲乐观主义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