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诗经》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有六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所以也可以说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上古之书,“五经”之一,称“书经”。是记言的古史,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和《春秋》(孔子编纂)为代表。
(2)第二阶段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丘明著)和《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丘明著)为代表。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国之事,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西汉刘向编订)为代表。
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5、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是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而成,定名为《楚辞》。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远游》等,代表作《离骚》是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附:先秦文学发展史也可以按下面方法里一个线索
1、口耳相传。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
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2、六艺。
西周至春秋文献增多,最重要的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
3、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